美文网首页读书
《把自己作为方法》有感

《把自己作为方法》有感

作者: 稀松平乐 | 来源:发表于2022-12-01 17:42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项飙的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比较有感触的一点是其中提到的“个人经验问题化”,因为项飙老师自己是研究人类学的,关于人的研究,最直接的路径就是从自己出发,正如哲人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是的,也许认识你自己才是研究的起点吧。“个人经验问题化”其实主张的是抛开假大空的抽象的理论,回到人本身,回到每个个体的人,从每个不一样的个体的经验出发,去扒开经验背后的123,然后经由经验数据回归到当前的这个人的状态这一果。我为什么是现在的这个我?对一件事件的生理反应为何不同?它具体的传导路径是怎样的?我思考的逻辑线条是如何铸就的?诸如等等的问题都可以抽丝剥茧地分解开来。还有一个点就是每个人的经验又是怎样来的?经验又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亲力亲为的,是把自己扔进不同的场域里去感受、去体悟得来的,是更容易形成肌肉记忆,而不是理性推演的。而间接经验是经由他人的直接经验得到的领悟,它足够广域、易触达,但也足够容易遗忘,不深刻,只是智识层面的共情和认同。

个人的直接经验总归是有限度的,不管是生活维度还是工作维度亦或者是空间位置维度,一个普通人,一周5天工作日,有自己固定的行业触达和岗位工作性质,有固定的同事和汇报关系;2天休息日,围绕生活圈子兜兜转转,一日三餐。能到得了多远的远方?加之疫情3年,时不时来个封控,用尺子都可以丈量的活动空间。虽如是,但为了饱满个人的直接经验还是需要多打开,多出走不同的地方,才有可能产生更多不同的连接吧。

读书呢,从读本身来讲也算是直接经验吧,读的内容是他人的间接经验,经由他人的间接经验抵达当下我个人记录一二的直接经验也不失是一种好的方式。读更多的书,抵达更多人的直接经验,然后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也许是最低成本,也最无物理限制和约束的一种方式了。

做一个读书人,挺好。

相关文章

  • 《把自己作为方法》有感

    最近在看项飙的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比较有感触的一点是其中提到的“个人经验问题化”,因为项飙老师自己是研究人类...

  • 读《把自己作为方法》有感

    这本书的访谈内容,我一个深刻感受是阅读此书之前,需要提前做功课,对于人类学、社会科学、中国史、全球史等需要有一个大...

  • 《把自己作为方法》:保持对话,把“自己”作为方法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感悟。 “方法” 首先是一种勇气。不一定要遵守那麽多惯例...

  •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

  • 《把自己作为方法》

    要说,这本书,把我对当下的很多现象的怀疑和疑问找到了解释。 还有最后一部分,今晚能读完。

  • 《把自己作为方法》

    读完人类学家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实属偶然,一切还是源自刷抖音时新京报的推送,项飙说“我现在跟年轻人谈话,让他讲...

  • 《把自己作为方法》

    《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一本谈话录,访谈的主要对象是著名人类学家项飙。 人类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我对于人类学家了解得...

  •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上周无厘头地偷了个懒,使用免打卡给自己续了命,当时还想着从明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下周的文章。但每每有些写作的念头,总不...

  • 《把自己作为方法》

    本周阅读第二本,牛津人类学教授项飙接受吴琦采访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他是一个学者,同时是一个温州人,北大本硕,牛津...

  • 把自己作为方法

    自己是方法,去达成目的?当时有一个疑问,觉得有点功利,也有些透彻,毕竟要的是什么是更大的一个人生议题。而书中的表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自己作为方法》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js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