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闻,是一种清净》有感
近来得闲,将心安下,遂拿起那本许久不曾拜读的散文集《不闻,是一种清净》,从头品味。或许是曾经看过大半的缘故,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在不觉间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书虽读罢,却有一丝余韵萦绕于心,细细寻思,该是将这缕余韵化作一番叨絮的时候了。
通览全文,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朴雅深沉而充满哲思的气息。从中不难看出林清玄先生精湛入胜的佛理参化和他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而在这本书的六十三篇散文中,最令我心动神移的,当数那篇《温一壶月光下酒》。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
品读至此,我不由在脑海里观想那仙意悠扬的场景,随后为先生超凡脱俗的心境情怀深深折服——温一壶月光下酒,其中意趣,岂是浪漫二字可得概括?它所蕴涵的,更是一种身在尘世而心灵早已出尘的境界。
俗世纷繁,有太多的人被眼前虚幻的浮华迷了一双慧眼——或谋己利,百般算虑;或求孙福,劳顿终生。可悲可笑的是,纵然他们千般计较,其中事如人意的也不过是这些人中的少部分,更多的人仍是无作为,碌碌而终。而更为可笑的是,在这些人中,也有一群人已清楚地知道自己最终可能得到的果,却仍自我行我素,执迷不悟。
一念及此,我不由得怅然。功名利禄,固有它的好处在内。而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应找些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自己那颗时刻都绷紧的心松弛下来?似那般算计追逐,免不了伤神费气,不然步步为营、处处思量,岂非太过无趣,太过伤身。
何况,除了功名利禄,这天地之间,仍有着许多乐趣。譬如山间之明月,皎洁无瑕。果能在皓月当空之时,盛得一壶月辉,燃着文火,温酒与月色同饮,怎不仙韵极具?
又如江上之清风,引人入胜。诚能在天朗气清之日,撷来一缕微凉,氲着浅笑,前尘与后事俱忘,岂非佛意自足?而在清风明月之外,亦别有诸般乐趣可寻。如此,又何必做那种无趣又伤身的事情。
寻思至此,我的思绪越发清明,与此同时,我对先生的敬意也更加深了——一本书,三卷六十余篇散文,只从中选取一篇,兀自叨絮,便已使我感触颇深、信念弥坚。若是将余下六十二篇逐一品味,细嚼慢咽,所获之益,岂非更多,更深?
一六年自书,今函山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