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监考
云野
记忆中初中毕业后,很少来三中,好像同学聚会时来过,不过也是模糊得只剩下影子了。结界于小县城,流动于县城边缘——不知是自觉边缘,还是边缘进化?且乎于爱看科普书籍的缘故,算是边缘进化的选择吧。
看到远古生命演化史痕迹记录,确实是吓了一跳;更吓一跳的是,竟是天文观测人士发现一个黑洞撕裂吞噬恒星,恒星扭变成弯曲状,渐扯渐近,引起黑洞光环笼罩,中心轴性强光闪耀,听说近乎过半的恒星物质被消耗——此前提过可以输出49%,留下51%,保留2%的特异敏感,也许这是灵魂留下的底线,未知这种相对神秘的保留会在何时发挥“作用”,也许是一辈子也发挥不了作用的——好像“沉默”的基因片段,我们只知道它们存在,但是“它们”就起到“联接”“粘合”的作用?
刚从和睦小学回到河东中学不久,自学考试开考,又在周末参与做监考员,似乎“系统”就在调节着,也调节着作为“教师”角色的生命节律,这节律停滞太久或者是积累够长;邓公说生命如“宫、商、角、徵、羽”,不但和转念有关,也和生命本身的状态、呈现相关。
曾以为盗梦空间,悄行于辅助青少年,留下“登天梯”,能造就数方人才,为国为地区奉献力量,其实也只是一厢情愿,或者甘心付出就是种“幸福”;就在这“幸福”的迷踪里,可以自以为是的“领命”与“程序化”。
在无尽的时间变形里,精致设计的“规则”在左右着“资源”的再分配。以为最得意的初中阶段,也是最值得投入的区段,固定化的写意已经将灵魂凝固成冰雕;在缺乏爱与善意的滋养中,能成就着社区、社会的“幸福里”?万物既然皆“数”,似乎情感也该是“数”的边缘漫际。就让情绪飘漫于飞絮的园景中吧。
行于不囿,相信生命的体验感,会给人更多的启迪;哪怕是一时越界及结界互团的——人有学校而团,我们也可有读书会而“团”,由而达“无尽无明明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