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前夕,楚王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作为宋义的次将,范增为末将,让他们救赵。当时,赵王歇被秦将王离、涉间包围在巨鹿。可是,宋义带领大军行至安阳时却驻扎下来,而且一待就是四十六天。项羽建议宋义抓紧时间引兵渡河,这样,楚击其外,赵应其内,一定可以击败秦军。可是,宋义却不那样认为——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我则收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宋义的策略是坐山观虎斗。让秦国先与赵国大战。等有了分晓,不论秦、赵谁胜,这时再出兵对楚军都有利。宋义认为,咬牛的牛虻却不能咬破小小的虱子。秦军就好像“牛虻”,巨鹿好比“虱子”,城虽然小但坚固,秦军屯于坚城之下,不能马上攻破它。即使攻破了,也必然会疲敝。项羽不认可宋义的判断,更不满宋义临阵畏缩、坐失良机,便杀了宋义,率大军急去救赵,在巨鹿大败秦军。
这里,不去探讨宋义与项羽谁是谁非。单就宋义说的“搏牛之虻不可破虮虱”这句话而言,正好可以做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注解。牛虻虽然能把牛咬疼,却咬不破一个小小的虱子。一个人不管有多么神通广大,总有其短处。所以,做人切不可自高自大。同时,要善于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保护自己,才能少犯错误,少做后悔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