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义从理想的高空,降落到现实的地面,才猛然发现,且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有多难,就是找一份糊口的职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早之前,大学就不包分配了。
最近几年,大学疯狂的扩招了。
到了郑义他们这一届,毕业几乎等于失业,择业多半只会待业;已经不是人在找工作,而是工作在找人;已经不是人看什么工作顺眼,而是工作看什么人顺眼。
郑义不只陪过一两个本地或外埠的同学,手捧着打印精美的自荐书,怀揣着十分渺茫的希望,穿梭于人潮汹涌的人才交流中心,拥挤于人头攒动的人力资源市场,与农民工、熟练工、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争夺一份工作,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海归学子拼抢一个职位。
饶是汪灵灵那么漂亮,即或贾北雁般的机敏,都先后做过“喝稀饭,干瞪眼”的待业青年,更何况数以百万计的“读死书,认死理,有文凭,没本事”的“汰学生”了!
郑义不得不承认,当年在父亲的帮助与安排下,他还没有走出大学的前门,就已摸到了挤进单位的“后门”,还没有获得专科的毕业证,就已拿到了就业的“通行证”,是以件令多少人羡慕与眼红、让多少人捶胸与顿足,同时也是一件令好友纷纷祝贺、让自己暗暗切细的美事啊!
谁曾想,转眼五年过去了,当时的美差,却变成如今的“鸡肋”。
何为“鸡肋”?
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怎样的“无肉”,又如何的“可惜”呢?!
还得从这一份“四不像”的工作本身说起——
由于担心郑义不具备姐姐郑婷婷的实力,因而知子莫若父的郑副厅长,没让其参加正规的公务员考试,也就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公务员资格(即行政编制的指标),也就无法像姐姐郑婷婷那样,成为一名真正“吃皇粮”的公务员。
解决郑义工作问题的办法,是采取国家政策允许的照顾干部子弟的“内招”。
“内招”又分两种形式。
是成为系统内所属企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因为工人已经取消“铁饭碗”似的终身制)。
二是成为系统内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是工人,也就与“铁饭碗”有缘)。
二者相比,当然以后者为上!
需要详细说明的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又分为三种类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