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作者: 兰花花 | 来源:发表于2021-01-29 23:04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和母亲去洗澡。我说:“妈,给你搬个凳子坐坐吧。”母亲答:“不用,不累。”看着母亲洗头、搓澡那麻利的动作,快速走动也不怕摔倒的阵势,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母亲,今年七十有余。虽已过古稀,但腿脚利落,精神矍铄,看起来依然神采奕奕,好像和实际年龄有点不太相符。

    母亲本是一名小学老师。印象中她总是忙忙碌碌、起早贪黑。记得那年刚调入陡坡小学时,接手的是五年级中最差的一个班,数学平均成绩不到五十分,镇排名倒数第一。

    看到这个情况,她心急如焚,想想都感到压力山大。心想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还从未遇见过这样惨的状况。新来的她为了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经过几个月尽心尽责的努力后,在学期结束时,全镇排名前进了十几名,终于不垫底了。失眠症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落下来的。

    与此同时,她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成了学生眼中最严厉的班主任。作为外乡人的她,凭着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们进行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慢慢的时间久了,也赢得了村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就在她工作正得心应手时,却退了下来,颇有一种急流勇退的阵势。那一年,哥哥结婚生子后,无人照看孩子,母亲只好被迫回家当奶奶。此后,过早地“享受”起了天伦之乐(还不到五十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的日子仅持续了四年光景就结束了。

    一九九八年的那个冬天,父亲晨起时,感觉头晕眼花,随后跌倒在地,从此成了半身不遂。当时,对于我和哥哥来说,好比天塌下来了一样不知所措。但哥哥作为家里的长子,不得不挑起家庭重任。一夜之间多了几缕白发,瞬间苍老了许多。

    从此,母亲承担起了侍奉父亲的责任。喂饭喝汤,端屎送尿,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全部。虽然我和哥哥也在身边,但由于我们平常都要上班,只有节假日和周末才能帮忙。

    父亲原是个性子急又要强的人。生病初期,根本不按照医生的话来修养,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脾气暴躁、易怒,动辄就骂,甚至打人。母亲一边照顾父亲的吃喝拉撒,一边还要忍气吞声,有时还得接受父亲的“家庭暴力”。

    其实,父亲远不是这样的人,只是因为病痛被折磨得变了性子。唉,疾病真是个害人的东西,使好人受累,病人受罪。

    二十年来,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母亲从不向我们抱怨父亲的不通情理和胡闹,也不诉说自己的辛苦和劳累。二十年来,从未睡过一个整觉,半夜常常起来两三次为父亲小解。二十年如一日,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直到四年前父亲去逝为止。

    母亲的一生,是极其平凡的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无需什么歌功颂德,但她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儿女做人的道理。她勤劳、善良,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她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父亲病故后。哥担忧母亲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影响到身心健康,就叫我多陪陪她。还好,母亲一向积极乐观的性格,促使她很快便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如今,她的身体能有这个样子,已经算很好了。

    正如歌词里唱的: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这是老人对子女的期望。其实,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期盼,也不指望父母为自己帮多少忙,只要他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足矣。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娘在家就在,家在根就在。周末或者过节时,我和哥哥会带着家人在母亲家里团聚。陪她聊聊天,叙叙旧,回忆一下过去的事儿,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母亲是连接兄弟姐妹亲情的唯一纽带。想起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哥哥常年生活在外,只有过年时才能回家。妹妹则住在离老家不远的县城。每年哥哥回家时路过县城,给妹妹打电话说:“妹,我回来了,咱们一起回家吧。”

    后来,母亲去世。有一年哥哥回来了,在车站伫立了许久,不知道该去向哪里。老家已经没了期盼的人,而妹妹家又觉得不方便,最后决定住在酒店里。

          所以,有一种温暖叫回娘家。有一种目光叫期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ja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