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孔子是最值得读的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久远,但他身上的圣人光辉,足够穿越历史照耀世人。而这本书《孔子,人生不苦旅》,文风读来真轻松啊,特别喜欢这种讲述的文风,一个人,一个个自由的灵魂过来与孔子相碰撞!
首先,我相认《孔子,人生不苦旅》一定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年轻人的力量和思维的敏锐都在文字中,虽然深度有待继续评辩,但是却真的将一个更新鲜、更独特又更有味道的孔子给挖了出来。年轻人的视角总是这样的不一样,而文字又这般的可爱,我是打算要读三遍的。
我知你乘风破浪,去了黑暗一趟。
我只想问一句
就一句
苍天饶过谁?
原来孔子生来贵族。而我们该何其庆幸啊,他是贫穷贵公子。如果他不是生来贵族,就不会有机会入私塾读书,如果不读书哪有机会做圣人呢?又因为他是穷人,孤母没有能力给他更好的生活,他是住在贫民窟却有机会读书的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几乎与周槽环境格格不入,这也造就了孔子的另类成长,也间接的造就了他的思想。试想,如果他不穷,如果他跟别的贵族子弟一样锦衣玉食的长大,他还会是这样的孔子吗?也有可能不那么用心读书,也有可能不会那么深刻的思考人生和人性,也有可能……每一种可能,都不会成就今天的孔子。
十七岁的孔子,失去了至爱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他成了最无依无靠的一个人。
“没有人会相信,此刻这个举目无亲、怯生生的少年,在将来,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他的思想之下,无数的君主、贵族、士人、百姓都会跪拜在他的画像前,对他顶礼膜拜……”
孔子是天选之子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也许,他就是他自己,是这样一个充满思想光辉却又生来艰辛的人。
“今天你们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要你们高攀不起!”不知道年轻的孔子是否真的这样想过,但是在当时当世,他的思想的确令很多人高攀不起。我以前在村子里听一些村妇说,某些人机智过人能算能说的,她们说他像孔老二转世一样。我那时候不明白孔老二指的谁。后来读初中了知道三国了,还以为孔老二是神机妙算的孔明呢。其实在读《孔子,人生不苦旅》之前我还以为孔老二在村民口中就是诸葛孔明呢,我甚至在昨天还问过我妈妈,我问她说你们以前在村子里开玩笑某个人“能”的像个孔老二,那个孔老二到底是谁啊?妈妈只会摇遥头,原来她到今天都不知道孔老二是谁。哈哈,我比他强多了,至少以前我对号入座了孔明,今天又知道了其“真凶”是孔子。古人认为73和84上人生上的两道坎,原来这只是两个圣人离世的年龄啊。
孔子说:有教无类。
他是不相信天选之子这类的说法的。他相信没有谁是注定的贵族君子,而平民也可以有伟大的内心。这是孔子现实生活中分裂的生存状态给了他的人生印记,他因而外发出来的思想。
在今天来看,孔子也有偏执的一面。他不认同:“在我的家乡,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值人不一样,如果出了你说的事(大义灭亲之类的真正),父亲会为儿子隐瞒,儿子会为父亲隐瞒,我觉得这才叫正直。”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遵守法律,那最多不是一个好公民,可如果六亲不认,连父亲都检举,那他还是个人吗?
所以孔子是不懂得“法不容情”这四个字的。你看,圣人的世界有时候也很小,小到他眼里只有亲情,而没有了全世界。如果你以全世界为亲,以所有人都为等同的生灵,就会遇见另一种“正直”吧。
作者把散乱无序的论语按照孔门弟子分章节,又理出了孔子的时间线,把论语故事和孔子的人生相加相乘,以讲故事的形式,以特别诙谐的灵动的有趣的语言,表达出了一个更具趣味性的孔子形像。我觉得作者一定具有更有趣的灵魂,我很喜欢《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作者陈舞 雩 ,虽然他的语言充满网络用语,但是他讲的很生动读来很舒爽。用这样的语言来说孔子,是相当勇敢啊。孔老夫子真的是一位很有趣很了不起的好老师大圣人,但是对于大圣人的了解,一定要用更严肃的方式吗?我想孔子若在世,也是不会答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