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不适合骑车,无论自行车还是机动车都将行驶得很难受,却很适合下雨,让雨水在石头间流淌汇聚到哪里,让路面出现更多光。
古城喜欢仿造古路,当然它本身也是假的古城。那些算得上真的古石板路,大小各异的不规则石头拼在一起,路勉强平整,在小巷中。石头路的边上有石头椅子——就是一块有平整面的石头。大概修路时就从那些石头里看中了一张椅子,不知在那躺了多少年。没下雨的夏天,有人摇着蒲扇坐上上面;下雨的夏天,有人坐在屋里看着雨水冲刷石头。
石头有石头的味道,蒲扇有蒲扇的味道,都是现在难以寻觅到的气味。回忆起来,石头的气味是“凉”,蒲扇的气味是“困”,确实如此。
居民陆续搬出这些几百年的老巷子,于是这里成了小孩夜里探险的好去处。不少民间恐怖故事都是发生在类似的地方,其阴森恐怖可以想象。我以后要是有兴趣写恐怖故事,感觉灵感也会有不少的。
老巷子的猫也与别处不同,大概带有一种高贵气质。它们夏天时常头枕着门槛盯着你,冬天则悠闲地躺在阳光处,有的甚至躺在蜂窝煤炉上——炉子有较大边沿的情况下。见过这种猫后,很难再欣赏到城市里的宠物猫。这种猫确实是和人平等生活着,不似城市猫过着名为主子实为奴隶的生活,也不似农村别处的猫需在艰苦环境下求生。这里没有恶势力,也没有撸猫的手——它需要的话自己会过来蹭你的裤子。它们会抓老鼠,也不怎么尽力,全凭兴趣。它们非常干净,从不洗澡。它们自由有序,有自己的规则,也不打扰人类。这些老巷子可以没有人,但必须得有猫,它们才是生气所在。如上提到的鬼故事灵感,猫是很难成为恐怖元素的,它们代表着美好和希望。给它们喂食攀鲈——基本只能用来喂猫了。攀鲈数量众多,生存能力极强,喜欢在雨后到马路上散步,或者说跳舞,蹦迪。它们就这样跳着,运气好的会跳到另外一片水域,运气不好的会被猫叼走,或者被人一脚踢回河里。攀鲈肉里的小刺实在太多啦,一般人吃不了。有一个经常抓鱼的农妇却是吃攀鲈的高手,鱼肉被她吃得干干净净,留下一桌子小鱼刺,真的比猫还厉害。捉到的攀鲈直接丢瓦缸里,上面盖上一砖头,防止它们跳出来。平时直接开膛破肚后伴着粥喂给猫吃。如果得到不少攀鲈,可以煮熟后晾晒,制成鱼干。这些鱼干闻起来非常香,可依旧只能给猫吃。我经常偷偷地拿鱼干喂一只橘猫,想着改善一下我们的关系。后面那只橘猫在吃鱼干时允许我摸摸头,仅此而已。
冰凉的大石板,柔软却不得触摸的小爪子,饭点时伴随着蒸汽声的猫叫声,几百年不变的古老巷子,人烟稀少,生气不绝。
它们将不复存在,哪里的博物馆会保留着图像或模型,它们将不会自然死去,将被判死刑,刽子手磨刀,最后一场雨中,石头上堆着瓦砾碎片,猫逃到哪里去了?城市和田野都不适合它们,它们可是国王。猫的好生活也结束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