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宝妈的观点,特别认同。观点如下:
“最近看了一份《2024家庭教育蓝皮书》,调查了全国近百万个家庭,其中有几个研究结论特别醒脑: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感到焦虑,爸爸比妈妈更焦虑,爸爸的焦虑程度是3.3分,妈妈是2.7分,满分是5分。”
“男孩家长比女孩家长更焦虑,男孩的爸爸最焦虑。并且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最普遍。相比其他学段,初中生的父母最焦虑,干涉孩子行为最多。”
宝妈总结到:这份报告让人很疑惑,感觉都是妈妈带孩子多一些,应该是妈妈比较紧张才对呀。爸爸带娃,活着就好,应该不会紧张的。但是看了这份报告,马上就了解了。咱们平时观察到的所谓“妈妈的焦虑”,往往是来自于对现状的担忧,它更显性一些。而爸爸的焦虑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相对隐蔽,是来自对孩子的那种失控感。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
引用蓝皮书的一段话:父亲对孩子的控制欲要显著强于母亲,不仅希望能够掌握孩子的教育方向,也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期待发展,但是许多爸爸在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沟通中常常缺位。当期望和现实表现差距过大时,爸爸会感到更大的压力和焦虑。总结就是:爸爸们爸爸们道理都懂,但是做得太少,却有想得太美。
很多传统的家觉得,我作为父亲,我去控制孩子的行为,我帮你做人生决定,这是应该的呀,谁让我是你老子呢?但是孩子越大就越不吃这套,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引领者,再大一点,他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陪伴者,从来都不是一个管理者。
孩子在成长,但是父亲一直停留在原地,难怪他要焦虑。很多爸爸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怎么陪伴,该做的事也没有做,等到孩子跟他一般高了,他突然想起父亲这个角色了,然后开始指指点点。不好意思,晚了。所以爸爸们千万不要觉得带孩子是在“帮妈妈”,你是在帮自己。帮自己维护亲子关系,帮十年后的自己减轻一些焦虑感,失控感。当然同时也会有一个产物:爸爸多带孩子,妈妈就会更快乐,妈妈快乐,孩子就快乐,孩子快乐全家人都和睦,家和万事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