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只身前往美国

只身前往美国

作者: 一见心安 | 来源:发表于2016-06-02 23:19 被阅读70次

       今天开始我要分享的是女儿成长的故事,生活的点滴,如今女儿20岁了,本应该在国内读大学本科,很快即将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考公务员,读研等人生另一个冲刺阶段。 然而就在不久前不到19岁的女儿毅然决然办理了休学手续,只身前往美国重新读大学一年级。由于还没有过语言关,读了半年的语言课程,之后面临着选专业的难题,对于国外的专业一无所知的父母给不了太多的建议,于是在幼教专业和全球化研究专业之间纠结了很久,借助朋友做中介留学的优势在 分析了两个专业的实用性的情形下,加之当时我面临单位竞争压力的负面情绪,总觉得幼教整天与孩子打交道,天真无邪没有众多人事烦恼、纷争,快快乐乐一辈子对于女孩子是不错的选择。专业定夺后面临选课的压力。习惯了国内在指定范围内选课的女儿几经与老师双向沟通选择了婴幼儿大脑开发课和基础课。美国大学还有一个极度开放的特点就是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感兴趣的课程,于是选择了法语课、音乐课、艺术等。第二年选择实习、研讨会。实习课就是每周四次到学校的幼儿园带孩子,每天很早就要到,本身还是孩子的女儿要照顾很多孩子,从喂奶、换尿布、哄睡觉做起,真正的考验耐心、意志力和热情。真正体会到西方的初等教育是充分鼓励,足够引导而不是我们的死不放手。学习方式是大量的读书,上课讨论为主,老师充分尊重每个人每个想法,而不是灌输给老师的观点。经常写调查性文章,通过大量资料的整合,需要丰富的阅读量为基础,加上各人观点。就 这样从最初的新鲜、兴奋到逐渐熟悉、习惯、选择、适应。很快8月份走的女儿在转年的12月份就要回国了。从小没离开过家的女儿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也遇到很多具有挑战的难题,比如选修的法语课,对于零基础的女儿法语课的老师是法国人在美国任教,课上几乎全是法语授课,偶尔出现英语。班上的同学大部分有一些法语基础,跟上这个班的进度是非常困难的,于是需要课下大量的单词恶补,上课还要英语、法语、国语之间的转换以方便记忆。一学期下来学习的很辛苦还是落后于别人。比如研讨课最能体现团队精神,分组讨论时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任务,彼此都非常尊重个人观点,为了一个观点需要大量的阅读,所以美国人推崇的是具批判的思想,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思维。我们基础教育一直以来给定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冲击着每一个踏上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教育资源最好的莘莘学子。

相关文章

  • 只身前往美国

    今天开始我要分享的是女儿成长的故事,生活的点滴,如今女儿20岁了,本应该在国内读大学本科,很快即将大学毕业,...

  • 人之大悲哀 |《灵偶契约》影评

    年轻美丽的Greta为了躲避前男友Cole只身从美国前往英国,并找到一份“听上去还不错”的保姆工作——照顾Shas...

  • 最佳拍档—索罗斯和罗杰斯

    60/57 昨天说到索罗斯,只身前往纽约发展,当时华尔街对欧洲市场知之甚少,而索罗斯正好熟悉欧洲业务。自从来到美国...

  • 13/100 《给40岁的崭新开始》| 人生任何时刻,都是崭新的

    【书名】《给40岁的崭新开始》 【关于作者】 松浦弥太郎 1965年出生于东京。高中未毕业,即只身前往美国等地游历...

  • 线隔如世

    你行走如风 背影模糊 我只身前往 却为霓虹

  • 玄奘西行:无惧凶险,只身前往

    唐僧在瓜州逗留之际,为一名叫石槃陀的胡人受戒,石盘陀感激涕零,发誓要为唐僧除掉种种困难,且与之西去同行取经。然而一...

  • 此处心安是吾乡(影评)

    坚持写作Day3 电影《布鲁克林》讲述了爱尔兰小镇菇凉Eilis漂洋过海,只身前往美国布鲁克林打拼的故事。在好不容...

  • 最终还是响应了远方的召唤

    周末看了电影《布鲁克林》,讲述爱尔兰小镇的艾莉丝离开母亲和姐姐,只身前往美国布鲁克林寻求更好的发展。姐姐说,在故乡...

  • 我们都曾是Lady Bird,也都将是Christine

    罗南似乎很喜欢这类离开家乡寻找自己的故事,《布鲁克林》里的 Eilis离开家乡只身前往美国寻求新生活,为了母亲短暂...

  • 布鲁克林式虔诚冒险

    电影布鲁克林讲述的是爱尔兰女孩艾丽丝只身前往美国布鲁克林,经历了思乡自卑无助,最后在布鲁克林找到爱情收获体面的工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只身前往美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pk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