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小燕是一个品学兼优、正直、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跟老师课堂上讲的有异议。她站在迷茫的十字路口产生了轻生的念头。爱猜忌、不爱和别人交流、孤僻、心眼小的她把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如果当时她旁边有善于发现和引导的父母或老师或朋友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宁小燕的死,让我想到目前评价学生的优劣分数至上应改改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是德育的一小部分,怎样做好德育?
德育的目标是造就崇尚真理,勇于开拓的创造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就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回答”——《北京青年报》上一位中学生的话提醒们,要是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就必须切合学生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这也是德育的艺术所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不应该是“保姆型”、“警察型”教师形象;教师把学生当我成自己的朋友,应发自内心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唯有这样德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情感力量;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这便是有效的引导;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这是许多德育工作者的叹息。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考验。德育向未来开放,教育者要站在现代化中国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意识;把“人治”管理变为“法治”管理。变“人治”为“法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而且是一种德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在德育方面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无愧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