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让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作者: 彭信之管理识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6-16 19:41 被阅读0次

    为什么员工对企业似乎总陷入从相亲相爱到累觉不爱的死循环?当知识工作者成为组织最大的资产,如何让年底辞职、年初跳槽不再成为“常态”。

    文/彭信之,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讲师

    2014年阿里巴巴成功上市,成为美国股票史上最大的IPO,名利双收中风头一时无人能出其右。但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2014年阿里巴巴“五年陈”的员工群体离职率高达20%~30%。

    毫无疑问,这部分员工的大量流失对任何一个公司的打击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根据2104年一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各行业平均离职率高达21.4%,比2012年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日益加剧的员工流动性往往造成企业运营的动荡,导致业务不稳定,令管理者普遍非常头疼。

    彼得·德鲁克曾预言,当员工的主体正在从工业时代的体力工人,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工作者,如何管理知识工作者将是企业最大的挑战。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资料就是知识本身,存储在工作者的大脑中,因此,知识工作者本身就成为了组织最大的资产。他们不再依附于平台和设备,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是巨大的固定资产并且可以带走的。

    管理的责任之一是管理组织的资产,并使之创造价值。为了吸引和留住生产力最高的知识工作者,我们需要做什么?德鲁克指出的首要原则是“用人之长”。

    以笔者在调研某大型互联网企业时遇到的一位空降高管为例,他在加入公司半年后,发现一名中层经理人非常勤奋认真,管理工作事无巨细,但人际能力较差,导致与下属和其他部门摩擦不断。几个月后,这名中层被调职到中级技术岗位,待遇级别与原岗位相同,但是不需要管理团队。新岗位让这名擅长空间思维的中层如鱼得水,很快业绩斐然,人际关系也得到明显改善。

    正如这位善于用人之长的空降高管,有效的管理者在人事决策时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是问“他能做什么”。

    【链接】

    Tips:用人之长原则的应用,如何更好思考每名员工的优势。

    1、什么工作是他做的很好的?

    2、因此什么工作是他可以做得更好的?

    3、为了让他做得更好,我应该给他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

    4、什么工作是他尤其不能胜任的?

    让员工学会自我控制

    与体力工人不同,知识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多有长远的思考,他们的职业寿命也大多会超过组织的寿命。当发现自己的愿景、目标与组织产生分歧时,体力工作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留下,而知识员工则会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他们渴望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对于工作,他们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专家,同样渴望拥有自主权。

    因此,吸引和留住生产力最高的知识工作者的第二条原则是:必须让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成为自己岗位的CEO。企业必须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在进行人事决策时,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将知识工作者视为知识工作者: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的优势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是什么?他们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他们对工作的理解是什么……这当然需要让员工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比如,一位移民公司的前台,通过彻底思考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是“筛选顾客”(因为他需要将外部的咨询电话正确转移给合适的销售人员。)而对这一点的认识则让她迅速转变为公司销售部门的有力支持者,而不再是接听电话,签收邮件的“花瓶”。

    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引导”人。知识工作者需要进行的是自我管理,因此,在进行人事决策时,管理者需要首先引导知识工作者自己思考下面的问题,从而推动正确人事决策的发生。

    【链接】Tips:自我管理原则的应用

    1、你的任务是什么?

    2、你的任务应该是什么?

    3、组织希望你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4、什么事情妨碍你完成任务?

    5、你应该放弃哪些事情?

    晋升通道,思路决定出路

    为了吸引和留住最有生产力的知识工作者,管理者需要知道的第三个原则是,直线人事晋升不应该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唯一出路,上升的通道单一狭窄,晋升机会僧多粥少,面临晋升总是一家欢喜几家愁,甚至更糟地打击到更广大的员工队伍。

    有一家经营保健产品的企业,销售部门有一位曾经工作积极、热情主动的员工,我们暂且称其为A。根据这家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成立了具备展示、接待、讲解和服务功能的体验馆,A因其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被挑选为首批体验馆员工,与其余员工一起共同承担体验馆前期筹备等工作。部门主任对其的工作能力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将一些协调、统筹的工作交给其负责。在体验馆正式开业后,公司人力组织了体验馆主管的竞聘活动,然而,A在竞聘中未展现良好的综合素质及群众基础,最后未竞聘成功。

    在参加主管竞聘失利后,A的整体状况发生极端的变化,从迟到早退、不服从主管管理,到多次发生与客户争执等多种违规行为,到最后部门向人力提出了辞退申请。

    因此,在人事决策上,需要管理者为员工拓展空间,开通更多通道,而不是只有一条工业化时代留下的通道。让更多人获得机会,而不是按照传统思路——优秀的技术人员必须也只能成为优秀的技术经理,否则就不会得到更高的待遇、更高的权限。

    在这方面,500强企业的经验非常值得国内同行们借鉴。例如宝洁、GE、ABB等公司,能够为每名员工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发展路线图,让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比如,一名技术专员,可以在公司根据其自身优势特点而规划的发展路线图中,看到自己三年后可能晋升到的岗位——高级技术员、高级HR专员或高级销售专员。不仅如此,这名技术专员还能看到,未来这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能力,以及自己从哪些平台能获得这些技能和能力。相比于传统的直线晋升方式,这种根据员工特性设计出的职业规划图,不仅能够缓解部门内部晋升通道单一的矛盾,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型储备高级复合型人才,适应不断变幻的人才发展需求。

    一方面是人事决策如此重要,另外一方面却是人事决策命中率不高。总体来说,最多有1/3的人事决策是正确的,1/3的决策勉强过得去,另有1/3则是彻底失败。而领导人员在人的管理与做人事决策上的时间,应该远甚于花在其它事上的时间。不论是外聘经理人,还是内部升迁。

    从人事决策的角度分析,如果被任命者绩效不佳,通常源于管理者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而彼得·德鲁克关于人事决策则提出了五个步骤建议。

     1.对任命进行周详的考虑,了解职位的核心内容。

    2.考虑若干潜在的合格人选,而不是一个。

    3.仔细考虑如何考察这些候选人,真正重要的是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余的没有价值。

    4.和若干曾与这些候选人合作过的人谈谈。

    5.保证被任命者了解自己的工作,要让被任命者知道,他目前该做的事,肯定不是之前做的那些帮他得到了这次晋升的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qg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