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端午之辩(上) 与屈原无关的端午——一个节日的诞生与演变

端午之辩(上) 与屈原无关的端午——一个节日的诞生与演变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1-06-13 00:09 被阅读0次

    去年端午节前后写了《寻味中国》的端午特别篇。由于考证时间较长,内容超出预计,待到三篇完成,端午已过去了半个多月。

    本次对原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减修订,赶在端午节前发布。

    《端午之辩》分为上中下三篇,从端午节的由来与变迁、粽子这一特色饮食与端午节关系、世界范围内粽子类的食品文化等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1. 标准答案中的端午节

    什么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些问题我们从小都知道标准答案。

    在语文出版社小学四年级教材下册中,有篇名为《端午节的由来》的文章,给出了端午节与粽子的官方定义。

    文章宣称:

    ●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

    ● 为了祭祀屈原,人们发明了粽子。

    按照以上的说法,可以认为端午节与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国。

    事实上,这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正确。

    2. 民族、巫教与龙图腾

    将传统节庆归结为可以简单陈述的单一性源起,例如年兽、嫦娥奔月等,是基于一种民族/国家语境下的文化共识。实际上,所有的传统的节庆都有着长期的演变过程,源起与现状或许已是大相径庭。

    延续至今的节庆为代表的民俗活动大多诞生于数千年前甚至更早,那个时代,所谓的华夏民族仅占据着当今版图很小的一个区域,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林立着诸多民族,也有很多文化先进的早期文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图 来源:台湾高中历史学习图册

    仰韶文化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与此同时,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也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彼时的太湖流域居住的是古越人,与华夏民族的语系都不相同,可以认为并不是一个种系。

    结果我们都知道,华夏民族如同一台庞大的压路机,上下五千年间将周边的民族或驱赶、或消灭、或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民俗文化也在相互融合,某个节庆习俗,可能诞生于所谓的中国(华夏),也可能源自数千年尚未融入华夏民族的所谓的南蛮、东夷。

    端午节就是后者。

    端午节源自更早的端午祭。端午祭是东方原始宗教的一个重要的祭祀活动,且并不只限于当今版图的中国。

    中国上古时期的原始宗教包括巫教、自然崇拜、先祖与鬼神崇拜等,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逐步融合变迁。以崇拜日月山川星辰生灵的自然崇拜为例,早期的崇拜对象是抽象或简单具象的,即所谓的图腾,再逐步具象化与人格化,比如有的演化为神兽(二十八星宿),有的演化成为人形,河伯是黄河的河神,天则成了玉皇大帝。

    元·赵孟頫 《屈原·九歌·河伯》

    端午源自对河神的祭献活动。

    无论是黄河、长江、珠江还是其它流域,居住的都是农耕民族,江河(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却又是灾难之源。我们必须居住于江河之滨,却又担心它的泛滥将我们拖入灭顶之灾。千万年来,先民们一方面祈求河神庇佑,又逐步掌握了全世界最顶级的治水技术。

    不知是互相影响还是各自独立,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上的几个文化圈都诞生了同一个图腾,它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象征——龙。龙、蛟,代表着水中的巨兽,也是泛滥洪水的形象,并结合着风雨雷电,全部的指向都是水。

    在中国各民族的融合过程中,龙图腾相互结合并得以具象化,以龙王等形象实现了人格化。

    3. 端午祭

    农历五月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雨季,也是水稻种植地区庄稼生长需水量最大的时候,更是一年中河流泛滥的起始。五月初又是气温升高、害虫爆发、疫病孳生的时节。中国传统上认为五月是“恶月”,诸事不吉。

    先民们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五月向神祇献祭,既是祈求风调雨顺,也是为了祈福驱邪、保佑平安。有些研究者认为,捆粽子的五色丝线源于瘟神(五毒神),在传统上被称为瘴疠之地的南方,驱邪防疫受重视的程度更甚于祭献龙神。南方特有的赛龙舟,本是一种氏族间的竞争与诅咒,大家相信哪个氏族(村落)先到达献祭点,完成了献祭,当年的瘟疫就会转投到失败者身上。因此以前的赛龙舟常被官方禁止,这种现在看起来很健康的体育活动以前可是相当的血腥。

    台南市的五瘟宫,供奉五瘟大帝

    既关系到健康(瘟疫)又关系到生存(水灾和旱灾),所以端午祭更可能诞生于长江中下游及岭南的水稻种植区,这一区域传统上被称为百越族,包括吴越、闽越、南越等。在百越族对外迁徙的过程中,也将其特有的献祭文化传到别处,五月初五的端午祭就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共有的节庆,范围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

    越南杀虫节 来源:中华网

    各个国家的端午祭也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更注重鬼神崇拜(神道教)的日本,端午祭偏重辟邪,由插菖蒲发展成为儿童日(男孩节)。气候更炎热的越南(南越移民)则将端午命名为“驱虫节”,以雄黄驱虫,泡芫荽(香菜)澡,都是为了防止疫病。朝鲜半岛(吴越移民)端午除了驱瘟辟邪,又与本地的原始宗教相结合,演变成为祭天的庆典。

    日本端午祭 来源:浮世绘《市井_葺菖蒲図》

    比较特殊是韩国江原道江陵端午祭,这是个时间长达一个月的祭神活动,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巫俗,江陵端午祭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端午节,主祭的是山神、城隍,而非河神。

    4. 端午节

    对河神的祭献端午祭为何演变为对祭奠屈原(或其他人)的端午节?这一过程从史料上难寻踪迹,但我们可以从民俗文化的演进历史来进行推断。

    将某一民俗活动、节庆甚至饮食与某个名人相关联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寒食节与介子推、红烧肉与苏东坡,名人光环更容易受到认可与瞩目。

    深层的原因是,以及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原始宗教也在演变,并受到外来宗教的影响。很多巫俗、崇拜,或者隐入民间,或者结合到了后来的道教,或者将外来的神祇安在自己的身上。

    闻一多《端午考》

    历史上关于端午节的记载不早于东汉。自有记载始,端午节就与名人联系到了一起,这些史料记录民俗地点集中在南方,北方少有。所祭奠的名人,除了屈原还有伍子胥、越王勾践和介子推,以及现在不太出名的孝女曹娥等。这其中介子推是北方人,屈原是楚国人,勾践、伍子胥、曹娥都是吴越人。至今,江浙一带仍有祭伍子胥的而不是屈原的习俗,因此,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始于太湖流域祭奠伍子胥的习俗。

    古越族  来源:维基百科

    笔者以为,应当从民族感情上去理解这种差异。战国期间,越国灭吴国,后楚国灭越国,终为秦国所灭。伍子胥与勾践虽为仇人,但吴越本是同一个族系,彼此的争斗相当于内战,而楚国却不是,那是国仇家恨。吴越人可以共同接受伍子胥,但很难接受屈原。

    为何在后世的演变中,端午祭奠逐渐集中到屈原一人身上。我猜测有三个原因,其一是统治阶级对民俗的导向与贬抑。汉是楚人开辟的朝代(刘邦项羽都是楚人),将楚文化融合入中原文化,屈原是个很好的标杆。其二是由于宗教的演变和儒教的兴起,汉代道教成型,佛教引入,“子不语怪力乱神”,原始的巫教必然要改头换面。

    选择屈原在于他忠君爱国。屈原被贬却心念着楚王,听闻国都被破就跳江殉国。这么优秀的臣子怎能不挂起来做榜样?别将屈原仅看成浪漫诗人,他可是个大忠臣。

    此外,由于儒家文化对读书人的尊重,中国古代的民俗传说多与文化名人相联系,屈原的忠臣属性和文人属性中,后者更容易被民众和下层知识分子所接受。与之相比,秦皇汉武之流在民间地位并不高。至于现在,什么面条、包子的都往老佛爷、皇帝身上扯,更是佐证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衰落。

    5. 谁的端午?

    总结前文,以纪念屈原等人为名的端午节诞生于东汉前后,随着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后的民族与文化融合,逐步成为各地区共有的节日。它的诞生之地或在吴越,或在楚国,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韩国江陵端午祭在十几年前成功申遗,曾在国内引起一片喧哗,很多人以为是韩国人抢占了我们的端午节文化。如前所述,实则不然,两者仅在名称上相同,端午祭早于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 来源:维基百科

    然而,日本、越南等地的端午祭可否申遗?问题可以这样表述:如果端午祭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吴越族,在华夏族占据这片地域之前,这个族群一部分人迁徙到了周边国家,也带去了端午祭,请问:端午是不是中国的?

    民族是动态的,也是互相融合甚至割裂的。各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它们互相融合、促进、消灭,并产生新的文化。国家也是如此,以不同的态度看待国家、民族和文化,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观点。

    6. 观点总结

    ● 端午节源于献祭河神、祈福驱邪的端午祭。

    ● 端午习俗较大可能产生于太湖流域的吴越族。

    ● 由于民族迁徙,端午祭成为了东亚文化圈共有的习俗。

    ● 汉代之后,屈原才成为了端午节的符号。

    以上只是作者的推断,并没有太明确佐证。无论是华夏族、吴越族、南越族等等,龙图腾是一致的,北方也同样重视献祭河神。

    在本文开篇中所提到小学课程《端午节的由来》,后面一篇就是《西门豹治邺》,两篇对照着来看就很值得玩味。

    西门豹是战国时代人,他制止了向河伯(黄河河神)献祭活人的恶俗,邺城今属河北邯郸。西门豹和屈原时代接近,那时候,号称文化更先进的华夏族还在搞活人祭献。这一民俗会不会就在夏至前后?谁说端午祭一定是发源于长江以南?

    如果邺城人改掉了祭献活人的恶俗,却仍然保留了向河伯供奉的行为,改用树叶之类的包裹食物丢入黄河,那么……这种食物是什么?

    下一篇就来聊聊粽子,观点更具颠覆性,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端午之辩(上) 与屈原无关的端午——一个节日的诞生与演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rw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