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读书这个话题,你都有哪些痛点?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包里放着一本书,想要随时阅读,却发现始终未动。于是,什么时候都能读就成了什么时候都不读。
“因为工作或者写论文等各种原因,我需要读很多书,可是我的阅读速度实在太慢......
“其实今天我是要看一会儿书的,可是到家玩了一会游戏就困了......”
没有时间、读书速度太慢、记不住、犯困、被打扰……这是很多人的苦恼。
暗含着一个思维定式——读书,可不像听音乐或者看美剧那么轻松!读书这事吧,其实还是有点负担的。
而负担的起源又是来自于哪里呢?我们从小的时候开始背诵课本就体会到了这样的“负担”,我们惯性的认为读书应该是一字一句的去读,并且语言做好细致的摘录。这样的行为模式需要我们花费大把的“不被打扰”的时间,这样的环境需要我们刻意制造。所以我们觉得很辛苦很有负担,对啊,人的本能就是“及时行乐”的。
So,那么读书到底需要细致到什么样的程度?
要一字一句读下去?还是努力记住所有内容?甚至,最好练就过目不忘?每日复读?
其实,这些都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即使你读得再慢,记得再努力,摘抄了全本书,这又有何用?我们原本以为通过仔细阅读就能够记住的东西,依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甚至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淡出我们的记忆……因为生活需要思考的问题实属太多,我们变的要么毫无印象,要么只记住了曾经打动你的,对,只是那一两句话而已。
我看完人类简史这本书过后的一年,我的脑子里只记住短短的三句话而已。
1.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2. 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3. 我们真正应该认真以对的是,下一段历史改变的将不仅是科技和组织,更是人类意识与身份认同的根本改变。这些改变触及的会是人类的本质,就连“人”的定义都有可能从此不同。
我是怎么努力记都会忘的人……
所以就让自己换个思路想一想
我记住的那一两行内容,这是我看到的文字里最能让我醍醐灌顶的,经得起自己反复推敲和内化。
读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一、呼吸式阅读法
想一想你听音乐的时候吧!
在我的体验里,“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和消遣,我们不会把这些声音“作为知识储存起来”,更不会去背诵歌词吧!如果真有这样的朋友,那我只能大写“服气”两个字!
我只希望让音乐自然地从耳畔流入心底,我从中获得快乐与共鸣。
读书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啊!
我们只是为了与那一本书相遇,让文字自然映入你的眼帘,然后当打动你的那一句话出现的时候,自然地享受属于你的“哼唱”的时刻。
•为写而读

呼吸式阅读,讲的就是呼吸啊!
有吸有呼才不会憋得慌,吸气过度会难受,呼出来就好了。同样地,不要只是一味地“读”,也要“写出来”。
培养“为写而读”的意识,丢掉“为记而读”的传统观念,破解“仔细阅读的魔咒”。
呼吸阅读法三个步骤

步骤一:一行采集
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段
令人心动的段落,不要记忆,要抄写。准备好一张A4 纸,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按照“页码-内容”这样的格式摘抄下来。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照抄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这个方法就叫“一行采集”。
步骤二:读书之魂,凝于一文
采摘最精彩的一行
无论是什么样的书,都一定有打动你的那一句——无论它是用什么方式触动了你的神经。
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此,这就是所谓的“一行精华”。
保持探索“最有价值的一行”这样的意识,
阅读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变成了一场探险。“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开始告别缓慢阅读。
步骤三:一行评论
回味重要段落
“一行评论”从“为什么会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这个角度出发,简单记录即可。
我们在刚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当然会记得“为什么觉得这一段很精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就会逐渐忘记当初为之心动的原因,这样一来,摘抄便会失去意义。做记号、划线、折角……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我们撰写了“一行评论”,因之并非长篇大论,事后只需扫上一眼,我们便可回忆起当初阅读时的心情。
每读完10本书,建议做一个总结,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做一个复盘动作。
二、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要想更多的阅读书籍,一定要养成固定阅读的习惯。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进行阅读。会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久而久之,会内化为每日阅读打卡。
我每天早上七点三十分准时阅读「剽悍晨读」,这样的阅读与音频版的晨读特别适合我早上边化妆边听。一天会找出三个时间点重新复盘晨读内容,早上听,中午看,晚上想。
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制定出本月所要阅读的书籍。每天量化阅读几处章节,不能有耽误或者延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选读不同书籍的章节处时,不可做交叉思考,这是为了我们大脑皮层对今日阅读的核心内容加以深刻。
三、学会选择阅读的书籍
阅读过程中坚持不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选对书。
作者推荐选择书的时候可以遵循9:1的原则,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9不能快速阅读的书籍占1成。当然也可以聊两者交叉进行阅读。作者在书籍中指出不能快速阅读的书籍如故事性强的书。当然自己非专业领域和篇幅人太长的书在最初选择的时候也建议不要考虑进去。
在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篇幅短小的,自己兴趣爱好、自我工作提升方面的书籍,这样的书籍看的时候容易坚持下来。坚持一小段时间后,可以在这些“容易”的数据中间添加几本“难啃的”如篇幅比较长的,专业性比较强的。通过交叉阅读来实现高效阅读。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的书单,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书才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参考书目:《快速阅读术》[日] 印南敦史
【0817今日话题MiuMiuzhou】
今天的话题,我们玩点不一样的,立个flag。[奸笑]
或许会烧脑,但是,成长从来不是容易的,对吧。
话题如下:
———————————
在小灶期间,我做到了:
(不局限于在小灶的成绩和行动哦,这段时间即可[呲牙])
001四个月晨读感悟笔记十万字➕
002四个月坚持看完30本书
003四个月坚持每日独立思考30分钟
004平静友好的与身边人相处,学会沟通
到12月31日,我还想做到
001晨读笔记20万字➕
002再获得一次晨读最佳
003阅读20本书籍
......
如果我没有做到,我就……
没有做不到,必须要做到
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
———————————
我敢来填空,那么你敢吗?[奸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