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ythonHTML
吸顶条(js)

吸顶条(js)

作者: GHope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20:58 被阅读54次
    吸顶条.gif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吸顶条</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odiv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ao')
                    var o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ao1')
                    var offsettop = odiv.offsetTop
                    window.onscroll = function (){
                         console.log('卷起高度'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console.log('top' + odiv.offsetTop)
                        // 获取网页卷起的高度
                        var 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if (scrolltop >= offsettop) {
                            // 修改odiv的定位以及top值
                            odiv.style.position = 'fixed'
                            odiv.style.top = '0px'
                            //解决文字抖动
                            odiv1.style.display = 'block'
                        } else {
                            odiv.style.position = null
                            
                            odiv1.style.display = 'none'
                        }
                    }
                }
            </script>
        </head>
        <body>
            <p>人工智能将通过否定分工,从而真正终结了资本的循环。
            分工是市场经济经济得以运行的基础。以往的绝大多数技术,
            无s论它在何种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人劳动,但是都扩
            大了分工的种类。因为新的生产工具,必然需要新的分工来进
            行生产。而人工智能则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这种能力将极大
            的减少分工。从而真正意义上终结资本的循环,否定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p>
            <p>1 对于“经济危机理论”的一个澄清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的提出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观点,与很多我们在课本中学习的观点一样,这是后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一个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专家西蒙·克拉克指出,“马克思并没有对危机理论做出系统、详尽的阐述。在不同时期中,马克思似乎将危机同利润下降趋势、生产过剩趋势、消费不足和比例失调和相对劳动的过度积累联系起来,但却没有明确赞同其中的某一个理论。”[1]经济危机理论经过恩格斯的整理,成为重大的理论问题,经过了多位理论家的贡献,才形成了今天的完整形态。</p>
            <p>但必须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在理论上经济危机终结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相左,对于整个体系而言,形成了不应有的逻辑断裂。按照一般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旧的社会中萌芽,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建构了未来社会上层建筑的萌芽;从而造成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的不相适应;最终导致新的社会形态的更迭,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p>
            <p>当下,我国高校使用的统一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这样描述的:“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生产力的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是这两者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上述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其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p>
            <div id="tiao1"style="height: 66px; width: 100%; display: none;"></div>
            <div id="tiao"style="height: 66px; width: 100%; background-color: red;"></div>
            <p>[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0页。</p>
            <p>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
            <p>[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2页。</p>
            <p>也就是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在整个资本主义灭亡过程中,新的生产工具的诞生,应该在时间上和逻辑上都优先于资本主义灭亡。而“经济危机终结资本主义”这个论断,则将这个顺序倒置了,当然这个倒置是有其自身的理论和历史背景的,是必须值得尊重和认真对待的。</p>
            <p>但要看到这个论断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象,在逻辑上尝试说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否定其自身的境地,然后推导出新的社会必然否定旧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是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如果资本主义崩溃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新的社会的进步是如何是在全新的生产力性质的基础上建构的,而这种全新生产力的性质,是由何种全新的生产工具所决定的。</p>
            <p>更为关键的是,在事实上,资本主义并没有因为任何一次经济危机而垮台,反而逐步的发展壮大。经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利润率下降、比例失调和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导致了雇佣工人数量的减少。</p>
            <p>这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论过程,在这个逻辑下,资本生产雇佣工人的数量随着技术的提高会逐步减少。但事实与之相反,工人的总量和社会的分工却以几何级数在迅速增长,关于这一点,本文在下面会做出进一步的分析。</p>
            <p>在这里,关键点在于,必须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在经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在大量社会资本被经济危机消灭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重新进入到资本的循环发展过程当中,雇佣更多的工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相关的理论很多,我认为熊彼得的理论颇具解释力。熊彼得将创新理论和经济运行周期相结合,实际上解释了从“萧条”到“复苏”的过程。这样的观点,颇为值得认真对待。</p>
            <p>[4]问题过于复杂,在这里就不展开论述。对于这个问题,请参阅中国人民大学孟捷教授的相关研究。他关于创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做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论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当中存在一个盲点,那就是,在马克思那里科技创新是指生产工艺的进步,而现实中,不仅存在生产工艺的进步,而且存在产品的创新,而熊彼得在这里的所指的“创新”恰恰是熊彼得意义上的产品的创新,而非生产工艺的进步。</p>
            <p>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马恩有一个关键性的论断,今天学界称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5]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p>
            <p>[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p>
            <p>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6] 所以,就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而言,只有找到一个同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本主义发展试试的解释路径,方才能真正的发展之路。</p>
            <p>[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p>
            <p>2 从资本的逻辑看,技术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p>
            <p>马克思并没有探讨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发展到“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7]这种极限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资本论》内在的逻辑,也可以做一些有益的推论。</p>
            <p>[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p>
            <p>在《资本论》第一卷当中有着明暗两条线索,主线是以劳动-分工-价值-资本的积累为线索的资本逻辑,辅之以封建工艺手工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机器大工业-技术进步为线索的技术逻辑,而两条线索在《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一章中的结合,则成为了该卷论述的最高潮。</p>
            <p>马克思说,在“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这一研究中,是以“资本的构成和他在积累过程中所起的变化为核心的”,[8]但是这一构成和变化,其原因恰恰在于新的技术投入到社会化大生产当中。马克思指出技术的进步相对于资本而言具有关键性意义,“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9]而技术,正是这最强有力的杠杆,这一强有力的杠杆即可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样也可以否定资本主义的发展。</p>
            <p>[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72页。</p>  
        </body>
    </html>
    

    代码思路:通过比较所需吸附的内容距离网页顶端的值与网页卷起高度的值,判断吸附内容是否到达顶端。如果到达顶端通过修改定位参考和相应参数实现吸顶条效果,返回后或判断为否清空设置即可。防止文字抖动在需要进行设置的时候先加div占位,消除文字抖动。
    注:吸顶条操作之后会模糊快内和行内样式的划分,所以即使是块内也需要设置宽度100%。否则吸附之后吸附内容不做显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吸顶条(j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tv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