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返回广州的第一天,母亲打来电话:“你走了,我总感觉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停顿片刻后,又说,“你爸也是,更不爱说话了。”
我鼻尖一酸,故作轻松的答到:“我在家时,您们忙的都没时间跟我说话,咋我刚离开,您们就想我了。”
“在身边不觉得,一走就放不下心。”母亲的声音低沉,透着牵挂和无奈。
“来,想我我给您播视频,看看您们女儿,离家一天有没有变瘦。”
母亲在视频中,反复嘱咐后才挂断。我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眼角模糊。其实我好想家,想念父母,从离家的那刻开始。
特别是远嫁后,每一次离开,除了不舍、想念,还有害怕。
2
父母从小的教育是好好学习,不能远嫁。恋爱之前,我也从没想过要远嫁。
记事时,家人逢年过节总唠叨,远嫁浙江的大姨几年不能回,跟外公外婆通完电话后惹得老人家流泪。而后就以教育我为结尾,“芳芳长大后可不能嫁远了,最好是同区的,再远也是永州市的,最远最远不能出省”。我信誓旦旦的答应,绝不远嫁。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电话关心找男朋友的事,结尾的话总是:“千万不能找远了!”我开始听话的拒绝了外省的异性朋友,但也排斥着家里介绍的相亲对象。时间越久,越觉得恋爱结婚最重要的是感情,不应该被距离束缚,也开始觉得父母的思想太过传统。
当初恋追求时,以地域理由多次拒绝后,仍然感动的在一起了。隐瞒几个月后,总觉得不安,便通过哥哥让父母知道。一听是东北的,父亲在家大发雷霆,母亲几乎天天电话劝说。父亲是个急脾气,说的急时要断了父女关系。夹在父母和男友中间,撕扯一年多后,我妥协的结束了初恋;但对父母的意见越发起了抗议,越发的不想听从他们的安排。
和先生正式交往前,便告知了父母。他们仍是不同意,但因之前的事,态度缓和了很多,只是劝说着。我的叛逆期像是推迟了十多年,之前一直听话的乖乖女,开始了叛逆。在我的坚持下,与先生结了婚。
婚礼上,父亲没有流泪,但笑的很艰难。婚礼前,父亲反复嘱咐先生的话,也哽咽着一句都没说出来。
3
幸运的是,先生对我很好。但父母仍然不放心。
有天下午在上班,母亲突然给我电话,我心里直扑通,母亲从不在上班时间给我电话,不会家里出什么事吧!
“你最近还好吗?”母亲焦急的问。
“好啊,在上班了,怎么啦?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和锦浩还好吧?”
“好啊。”
“没有吵架吧?”
“没有,我们怎么会吵架,都是慢性子的人。”
“喔,那就好,那就好。两个人好好过日子,遇到事情别急,不要吵架,更不要打架。你对他好点,忍着他点,千万不能打架!”
我听的有些莫名其妙,安慰母亲,先生的性格很好,我们从没红过脸,母亲才放心下来。
后来得知,母亲的同事这两天请假去了长沙,听其他人说是因为女儿和女婿吵架,女儿头被打破在住院。母亲一听,心急的不行,便请了假,跑回家跟父亲说这事,两个人又急忙着给我电话,生怕我也遭遇了这种情况。
我听摆,有些苦笑不得,但更多的是心酸。女儿远嫁后,对于父母来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害怕是灾难来临。
4
婚后,父亲对先生的态度改善了许多,但仍戒备着。
当得知我因腰突而卧床不起时,他着急的让哥哥请假,驱车来看我严不严重,是不是真的因为腰突,还是和先生吵架而被打了。
我看着风尘仆仆的哥哥,有些温暖,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心酸。也许,我当初应该听父母的话,嫁的近些,不至于让父母这么为我担心。
父母不是不开明的人,他们不重男轻女,在村里异样的眼光中,供我上大学;他们不是不知道婚姻的基础是爱情,一直说找对象钱财不重要,重要的看人;他们不是不愿儿女出去闯荡,一直扛着家里的担子,让我们在外安心工作。但他们就是舍不得女儿远嫁。
父母以前老讲附近村庄远嫁的女儿,不是疯了就是死了,而家人好几年后才知晓。以前以为父母讲这些是吓唬我,其实是父母自己被这些吓唬住了,而我却不知他们心底的阴影,坚持着一意孤行。
5
当回先生老家,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那种孤独感油然而生。我开始理解,父母那么反对远嫁,只是不愿他们的女儿过的辛苦。
父亲母亲,对不起,我远嫁了,让您们总担心女儿。但生活总是这样,有苦有甜,有舍有得,为了爱情远嫁他乡,也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一生。
父亲母亲,对不起,我远嫁了,让您们总牵挂女儿。女儿长大了,会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会尽快的康复身体,会兼顾好工作和生活,安顿好新家,接您们来住,带您们出去转转;也会争取更多的时间,常回家陪伴您们。
父亲母亲,对不起,我远嫁了,让您们心里空缺了一块,总要用思念来填补。但不管走的多远,我都是您们的小棉袄,您们都是我最爱的爸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