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看电影,于是一个人去看了《芳华》。
原谅我无法用最打动人心的文艺话语去描绘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感受,尽管我没有那个年代人们的经历,但我的爸妈,身边的那些“大人”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从小也听说了很多关于她们年幼时的故事,大概我是个好奇的人,好奇她们是怎样“变成”现在我眼中的长辈,所以我是带着情怀去看这部电影的。
我无法评价芳华这部电影怎样因为我的阅历不足以让我读懂它的精髓,我只知道毫无疑问的是它是特别的。因为我从未看过一场电影观众大多是老年人,也从不知道原来一项触摸到人性真情的片子是可以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感受到它为自己而作。电影全程整个影院很安静很安静,大家都用成年人的方式默不作声的流泪。
大概在《芳华》里我所有的眼泪都给了何小萍,她的格格不入,她的失望与善良,特别是她独舞的那一段,凄美,悲凉。她和刘晓峰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一个苦过来的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她是人性黑暗面的牺牲品。在文工团备受排挤,因跳舞时汗量大她被战友指出身上有“骚味”,老好人刘峰的处罚让她看清了这个集体背后的虚伪,失望了便不再期望没有奢望,可是,后来经历了战争,阴差阳错地成了英雄。多么讽刺,所以,她疯了。
“白菜在冬天的地里冻的久了,一进暖和的屋里,就烂了”
而那些曾经合群的人,仍然在竭尽所能地融入更大的时代。时代要求他们变得自私,那就自私,时代需要他们放下自我,那就放下自我,如林丁丁,如陈灿,他们永远活在主流里,以踉跄的灵魂为代价。
善没有善报,恶没有恶报。
纵然俗世圆满,到底意难平。
若无亏欠,何来芳华。
《芳华》是一代错乱的青春。它用荒唐与疯狂交织的年代,赤裸相对却又互相猜忌的年代,反衬了那纯美又脆弱的年华。那时候的善良是最不值钱的,也是最昂贵的。那青春是过一日少一日的珍贵,只是身在其中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
《芳华》里那些缓慢、克制的爱情,那些耐着性子等待一个人成长、等待一次告白显得如此遥远而奢侈。正如那首歌里唱的,从前时光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代人都失去了那种耐心,生活节奏快了,真情真心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东西。
当然在怀缅那个青春年代的同时也批判了那个时代荒诞面。何小萍用胸垫会被人认为是不耻下流。林丁丁,这个刘峰心中的女神,干事可以抱,医生可以抱,唯独他活雷锋刘峰不可以。萧穗子付出的真心终究抵不过门当户对。
终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老了,所有的梦都醒了。才恍然大悟曾经太挥霍,也太轻薄了的时候,所有美好已经被不自知的年少恶意与懵懂无知,一刀一刀剜出了岁月最疼痛又平静的结局。
这才发现它不管掩埋了多久,依旧疼到一碰就会掉下泪来,就像最后文工团政委的那句话:他们伤的不仅仅只是身体,更是这里,这里,是心。
或许,我们这一生,会遇见许多人。爱你的、你爱的,你爱着爱着就不爱的,和你不知不觉又爱上的……
无论哪一种,都在那个时候牵扯着我们最敏感的神经,我们为它喜悦也为它忧伤,那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而不幸的是,最终,我们都只是归于生活。
不知道刘峰看到中年发福的林丁丁时那一抹笑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可能,这么多年他才真正看到她早已油腻的灵魂。
影片中战争的片段也很震撼人心,生命在战争面前一文不值,年轻勇敢的战士死了,实时务世俗的人迎来了改革新时代。小萍问,这些年你过得好吗?刘峰说,看和谁比了,和战死的兄弟比,我能说我过得不好吗。
时代的变迁让一代人从主流的舞台退下,正如影片中美好的陨落,芳华的逝去。关于生死,关于老去,关于生命。严歌苓说,“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最为敏感,他们整天都在看儿女们甚至孙儿孙女们的脸色,看看自己在他们生活里的定位错了没有,错了就是多余。没有比发现自己多余更凄惨的事”
出影院的很长一段时间,久久不能平复,看到洗手间一位头发已花白的老奶奶抹眼泪,我不意外。我不敢说这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好片,但能让那些差点被这个世界遗忘了的部分群体有所共鸣找到些许存在感,于我看来便可称为艺术。
我乘上了756,没有玩手机,一眼望去满车的人大概不到¹/³的青年人。曾经觉得,20几岁的年龄,很尴尬,除了梦想和热情一无所有,学校待久了最容易让人忘记年龄是自己在社会上最大的竞争优势。庆幸的是,自己还算年轻才会在看完一场电影后有如此多感悟写下这些,大概多年以后,不会有一个人突发奇看电影的热情,不会轻易被取悦和感动,看到再深刻的片子也会朝着世俗的方向思考,大概看完电影后想到的是茶米油盐,今晚吃什么?
最后,用萧穗子的那句旁白结尾吧。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