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人交谈无数,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与其羡慕朋友圈某位学霸游记的想象力和文笔,羡慕猫腻的细致描述和宏大叙事,不如自己退而努力,多多写作。
可是每当提笔想写什么,却又如流水账般,散文一般,想到哪写哪,毫无章法,也无套路,质量差强人意。
于是心生懒惰,愈发应付了事。
写作不顺,工作疲于应付效率不高,下班后人疲惫便无毅力坚持学习,家中父母身体抱恙为医药费又发愁。工作、学习、写作、家族,事事不顺。
然后突然有一天在阅读的时候一句话映入眼帘:“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与其觉得自己在困境中一团糟,不如一点一点开始改变,每天进步一点点。
自律和动机可以帮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但热情可以帮我们走得更久。
我开始找寻我的热情所在。在寻找热情的路上,我做的第一个改变是早起,我一直相信,早起或许能给我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东西。
我用四天时间终于养成了早上六点的自然醒,无他,唯早睡耳。我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四个R90,7个半小时足矣。第一次6点10分自然醒,在007上打完卡,一句话映入眼帘:“为了什么而写作,比如何写作更重要。”
一直觉得写作是件辛苦事,而且总觉得自己没有灵感,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读书太少。又,自己每听书或看公众号的时候,心中有所想,但因为懒又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转眼便忘记了。 渐渐地渐渐地,没有了写作技巧,只会平铺直叙,连个比喻和想象都没有了。
我竟贫乏至此。
《黄庭坚文集》中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苏轼在《记黄鲁直语》中记录下这段话,黄鲁直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从毕业以来,我读的全是有用之书。诸多无用之书没时间看,也静不下心来看不进去,甚至于以前通宵达旦爱看的网络小说都觉得索然无味,不能读进去了。
多读有意思的无用之书,一直是我所向往之境界。
一周抽一个晚上静静地边品茶边读无用之书,是我心所向。
阅读是为了让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所共鸣,以阅读引发写作,为自己的表达诉求而写作,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内心大于一切。这句话是我的服装搭配课老师在讲如何选择穿搭的时候讲但这句话之于写作,之于演讲,同样适用。
我的热情是表达内心,找到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