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财经媒体在讨论的新闻:联想集团被剔除出恒生指数成分股,取而代之的是石药集团。
资料来源:恒生指数有限公司(网络截图)相比之下,小米即将登陆港交所IPO,一出一进,成为刺眼的对比。小米成立仅仅8年,估值就有可能在千亿美元左右,而联想集团的市值尚不足500亿港元。都是以硬件制造、商贸为主的企业,这个对比基本上反映了两代制造企业的差异,很是扎眼。
资料来源:港股交易所(网络截图)下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联想集团后面的走势会如何?如果借当前的风头转到A股市场,有可能翻身吗?或者能够转型发现新的增长点吗?
感觉很困难,理由如下:
1,联想集团的企业模式是“科工贸”模式,是以组装-销售为业务核心,而不是华为、格力等制造企业的“研发-销售”核心。缺乏核心的技术和过硬的技术护城河一直是联想被诟病的地方,杨元庆甚至还专门就“联想十年研发投入不及华为一年”打过嘴仗,但并未看到实质上有改进。尤其是今年中兴事件爆发,市场发现中国制造企业的软肋之后,联想这样缺乏足够技术壁垒的企业的前景更加暗淡。
2,联想集团的现金牛业务是PC和手机的制造与销售,但这两块业务都已经陷入到红海竞争之中,利润率偏低,而且增长趋势在走低。从PC和手机两块市场来看,本身市场就已经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PC市场有HP,Dell等传统竞争对手,手机市场则有华为、OV、小米等众多竞争对手,更何况联想集团自身的手机业务由于频繁更换高管和经营思路而显得混乱不堪,即使收购了moto也没有看到增加的亮点。
3,2018年4月,联想集团举行全球誓师大会,杨元庆称联想集团又一次进入了上升的通道。这是联想集团的“All in AI”战略宣布之后的第一个财年。截至目前,有可能由于时间较短的关系,还看不到联想集团有突出的业务发力的地方,或者业务亮点。
小米即将在港股上市,留给勉强算是同类型企业的联想的时间越来越少。因为同属于科技制造企业,对比会越来越鲜明。
对于联想来说,仅有的机会可能是:在短期内(1-3年)推出一两个站得住脚的明星业务或者明星产品,2C或者2B都可以,让市场看到联想转型的希望,不再是单纯依靠PC和手机的销售,真正转轨到联想自己所谓的“人工智能赛道”,那么有可能对联想是又一次机会。否则,可能会因为马太效应,而面临更大的转型成本。
声明:本文仅代表该作者观点,全部数据或支持性资料均来自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