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9日开始启动我在编辑部整理森田逐字稿的工作到今天,不知不觉一个月已经过去了,这一项工程也即将竣工。把森田疗法所有的课程内容整理成了十余万字的讲义稿,并提取出课程内容的精华整理出金句集,看到手里的这些成果和马上就要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还是让人挺有成就感的。

说起来,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日复一日、点点滴滴去做就好了,而在这个系统工程里我们每个人承担的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但是大家合力,最终将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在这个做的过程中,我有很大的一点感受就是森田正马先生特别强调的在事上的磨练。
森田心理疗法提倡把负向思维、负向情感 、负向行动,转变为正向思维、正向情感、正向行动,由被束缚转向热衷建设性行为方式,将负的精神交互作用转为对生活、事业、有益的兴趣爱好的正的精神交互作用,将消极的行为模式转为积极的行为模式,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一个艰苦而困难重重的过程。森田训练做的都是没有价值的事情,但是让你做事儿,做事儿本身它就有价值:产生了做事的能力、做事的耐力、做事的趣味,然后再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儿和一些没价值的事儿,慢慢你就有价值了。
他让你做事,做小事,在做小事中克服一种患得患失。有患得患失心理障碍的人什么都想得到、做到,想要最多、最全、最美,什么都想完美,但什么事他又不想去积累,一点点的做。为啥?要求快不就是懒嘛,不就是要做得少还要收获的多吗?所以有这个心理障碍的人肯定是不愿意付出的,也付出但同时也琢磨我怎么能付出绝对就有收获?有句格言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非常误导人的。农民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吗?有天灾、有人祸、有假药 、假种子,还有鼠害,一分耕耘没有一分收获,还耕吗?不耕不配当农民,一分耕耘没有收获,还耕耘,还没收获,还耕耘,完了有点收获攒点钱,再更多的耕耘,然后再有更多的收获,完了又有了灾害,再想办法活下来,再耕耘再收获,不就是这样吗?有耕耘就得有收获,只能是不耕耘,因为做不到,这是最简单的农人的哲学。
做小事是个大训练,要大胸怀。大家知道邓小平他在咱们国家算是这个顶级人物了,他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还到南方一个厂里当过钳工锉铁,在那儿锉铁和他原来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有太大的落差,但他有一个品质让人不服不行,他去干活一天八小时,干了好几年,毛主席都觉得干得不错,又把他请回来,干了不行还去锉铁,他又去了,那么几上几下,抗折腾呀!
我们教育孩子在抗折腾上下的功夫太少,所以现在的孩子尽管营养不缺,多数还过剩,但是有一个弱点不抗折腾,分数下降他就抑郁了;别人一个白眼他就不想上学了;妈妈一督促学习就急眼了,什么原因?就是上学以前百般宠爱,上学以后一切帮带,倒霉就倒霉在一帆风顺上,那生活中肯定有逆流,只教他顺流不教他逆流,遇到逆境他出事儿就有必然性。不能做小事,不能受挫折,结果这辈子就成不了什么大事儿,所以我们如果是能够和孩子们分享做一些小事儿是挺好的。
做小事其实是在培养大品格,如果小事做不来,大事儿又不做,那你只能享受没出息。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事,生活全是由一些小事组成的,道理我们都懂,你想要身体健康,就要花时间去锻炼;你想要家里整洁干净,你就需要拿起扫把拿起抹布去打理;你希望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和谐,你就要实实在在的去做一些让别人能够感受得到的好事、说一些能够入耳的话,让人家能够感受得到你的好。
这是我在这一段时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点感悟,因为在整理、在深度学习的过程有了意识和认知上的转变,我也爱上了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儿,经常愿意拿起扫把扫扫心地,拿起一块抹布、拿起一个鸡毛掸子除除尘,疫期间在家坚持练功也爱上易筋经。因为担任了练功团队图片美编一职,对自己更是一种督促,练不一小时也好,20分钟、30分钟也行,身体知道答案,练就比不练强,清晨练功,一日轻松,日日练功,功夫自然成。


做小事就是让一个人胜任生活,因为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事都是小事。做小事要有耐心,做大事的时候就能由量变到质量,风到帆速,水到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