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书中将世界上各个领域的那些能力超群的人士称为“异类”,本书为我们揭示了“异类”们成功的奥秘。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天赋,更多的是取决于其他外在因素:后天10000小时训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的一些特定的游戏规则。
10000小时定律
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克森将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分为3组。第1组由最优秀的明星学生组成,他们个个都有发展成世界级独奏家的潜质;第2组则由那些仅被认为不错的学生组成;第3组由那些将来不太可能做职业演奏家,只可能在学校当音乐教师的学生组成。所有这3组学生都被问及同一个问题:从首次接触小提琴至今,你练琴一共练了多少小时?
3组学生大约都在5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小提琴。在最初几年,所有学生的练琴时间都大致相当—每周2小时至3小时。但当他们到了8岁,不同组别的学生练琴时间开始产生差别。第1组学生练习时间开始明显多于其他两组:9岁时每周练琴时间为6小时,12岁时每周8小时,14岁时每周16小时,这样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练琴时间不断增长,到了20岁左右,他们每周练琴时间是30小时。实际上,到了20岁,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在练琴上已经投入了10000个小时了。作为对照,第2组学生到20岁练琴时长累计为8000小时,“未来的音乐教师们”的练琴时间累计只有4000小时多一点。
研究发现,任何一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10000小时的训练。即使再天赋异禀,如果后天不努力,不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十倍,甚至百倍是无法达到成功的。
家庭环境
父母的生活方式、父母所属阶层,对子女的成才至关重要。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不仅提供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且教育理念也大相径庭。
经济条件的影响
比尔·盖茨的家境优越,父亲是西雅图知名律师,母亲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千金。七年级时,他从公立学校转入一家专为富家子弟开办的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创建了电脑俱乐部,买来电脑终端,并配备了专门的机房,这些条件为比尔·盖茨通过分时系统学习电脑编程提供了大量练习的机会。而那个年代,其他学校是没有这种条件的。如果比尔·盖茨没有富裕的家庭条件,他是不会转入那所私立学校的,也就没有学习电脑编程的机会,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就了。
谷爱凌无疑是今年最红的体育翘楚,人们在为她欢呼喝彩的同时,也了解了她的家庭背景,她的妈妈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条件做基础,就不会有那么多滑雪的训练机会。
教育理念的不同
家境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的日程排的满满的,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教练或是队友的评价。而穷人家的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没有这种紧张的时间安排,他们的活动不会是每周两次足球训练,而是和亲戚或者邻居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低收入父母们认为孩子们的活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活动,无足轻重。
富裕家庭的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和他们谈论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总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贫困家庭的家长总是震慑于权威,行事消极,停滞不前。
富裕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是“协同培养”,他们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而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研究结果显示,在“协同培养”原则下长大的孩子和在“自然成长”原则下长大的孩子,行为举止截然不同。前者的学生更加机灵、沉着、衣着得体,富有吸引力。而后者和前者的差异极大,大到让人感觉他们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人种。
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出生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在合适的年纪本该在知名大学接受正规教育,也许因为特定的社会背景而错失机会。经济不景气的社会能提供的工作机会更少,失业率严重。但是如果出生在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只要你有努力的意愿,你就能轻易完成学业,入学条件十分宽松。找工作也相对比较容易,原因是工厂急需招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一个人即便他天资极高,即便他的家庭背景得天独厚,他都不可能逃脱时代的局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