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羊肉泡馍的感情,绝非一碗吃食那么简单。
2004年,我上高三,一个人在县城的高中求学,住在离学校3里地外的一个小单间。
那时候,父母给我的生活费是每周40元钱,这些钱也仅仅可以在学校旁边的那堆小餐馆里吃饱肚子了——通常是早餐豆腐脑馒头,中午1碗油泼面,晚上1份炒菜和2个馒头。如果吃了贵的菜,40元钱就有点捉襟见肘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下,甚至经常觉得头晕眼花。
一般都是周末才能回家,如果这一周学校要补课,我会提前给父母打电话,免得他们担心,也是告诉他们,我需要生活费了。周日一大早,父亲和母亲便会忙活起来,父亲去集市买菜买肉,母亲则在家发面烙饼。末了,再炒一盘肉,给我送到学校去。
一看到我,父亲就用摩托车载着我和母亲,去县城边上的老马家羊肉泡馍馆,但却只要了一碗。父亲总说,我和你妈已经在镇上吃过了,不饿。他说的绘声绘色,说他们一人吃了一碗油泼面,还吃了油膏和油饼。父亲说的时候,还擦了一下嘴,似乎嘴上真的沾满了油膏的油。母亲也在一边补充道,吃的有点撑,让我赶紧吃。我也就相信了。然后,看着我吃完满满一大碗羊肉泡馍,再留下带来的吃食,他们又跨上摩托车回去了。
后来读了大学,家里条件稍微好点了。每次寒暑假回家,父母也会带着我去吃羊肉泡馍。母亲总说胃口不好,就要2个大份的羊肉泡馍,然后三个人分了吃。父亲也总说不爱吃肉,把肉都捞给我。
真相,直到2014年我结婚后才知道的。那时候,也在外面工作好几年了,过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带父母去城东的羊肉泡馍馆子吃饭。我们每人点了一碗羊肉泡馍,还点了一盘牛肉。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一个人也能吃完整整一碗泡馍,父亲吃起肉来,居然也像个年轻小伙子一样。
毕业快10年了,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一年一年的苍老和孤独,每次想起来,都很揪心。小时候读”笑问客从何处来“时,我的角色是那个笑问的总角小儿,而如今,对于家乡而言,我已是”客“了。似乎只有城东苍蝇馆子的一晚羊肉泡馍,能把我拉回旧时光。
俗套的情节,干瘪的叙事,我写的泪流满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