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贾跃亭的将是什么?孙宏斌抬起头来想了想,说:“一个梦吧”。
成为乐视的“接盘侠”后,孙宏斌在各类公开场合一直对贾跃亭有着不错的评价。但近期乐视遭遇的一连串麻烦,正在让孙宏斌对贾跃亭失去耐心。在结束短短15分钟的乐视网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后,孙宏斌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只要贾跃亭退出,好多人愿意接盘乐视。而就在几天前,孙宏斌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公开表示。“我们应该支持老贾这种义无反顾的企业家精神”。
在外界看来这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孙宏斌已经对贾跃亭失去了耐心。
两位大佬的龙虎之斗、相爱相杀之结果,目前已有定论,然而,他们各自是通过怎样的经历,才走到现在的位置、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更加令人玩味!
接下来,疯牛君将为大家抽丝剥茧般地剖出孙宏斌和贾跃亭的前世今生!
第一篇(阳篇):年少轻狂入牢狱—孙宏斌
1963年,孙宏斌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的一个小村落中出生,家中共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大,身为哥哥,从小就锻炼得很独立。十余碎便离家求学,自己做主填了高考志愿读了水利专业,随后又去清华大学读研。
1985年,孙宏斌从清华大学毕业,取得工学硕士学位,找了一个工作,但是他并不安于现状,他想飞得更高。
1988年,他看到联想的招聘启事,觉得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便投身联想。
凭着热情与蛮劲,孙宏斌确实干得不赖,这使他赢得了柳传志的信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普通员工变成了主任经理,1990年他被破格提拔为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范围包括在全国各地开辟的18家分公司。也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权威,联想的老人们都逐渐被他压下,联想分公司基本都开始听他的指示了。
孙宏斌之下的联想甚至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外地分公司,人由孙宏斌选取,财务不受集团控制,还有人说希望孙宏斌带领分公司“独立”出去。更不可思议的是孙宏斌居然办了一份《联想企业报》,而且在这份报纸的头版突出企业部的纲领:“企业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更要命的是在这个纲领下面还有企业部经理拥有“分公司经理任命权”等等。很显然,孙宏斌搞的一套正在走向一把手柳传志的另一个方面。
然而此时,按照柳传志的定性,孙宏斌已经有搞“帮会”的嫌疑,在进行调查之后,柳传志发现孙宏斌确实有问题。
柳传志与孙宏斌交涉了几次,但是他并无意放弃下属,孙宏斌却拒绝了:“不必了柳总,我才26岁,我可以从头再干。”这可能更大程度地刺痛了柳传志。第二天一早,孙宏斌失去自由。1990年5月28日,孙宏斌被警方刑事拘留。1992年8月22日,法院以“挪用公款13万元”的罪名判处孙宏斌有期徒刑5年。
孙宏斌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判刑,甚至自己被软禁的时候,他还劝走了设法来营救自己的下属。在住了三十多个人的一间牢房里,孙宏斌开始认命,开始反思......
第二篇(阴篇):身世励志仍成谜—贾跃亭
贾跃亭1973年2月6日出生,山西襄汾人。查其百度百科,“个人经历”是从1995年他22岁时开始,先是在老家任垣曲县地方税务局网络技术管理员,然后开办了一个“卓越实业公司”。
那么,他的家世怎么样?他又是什么学历?百度百科介绍的履历是从22岁开始的,如此简略,总让人觉得颇为可疑。那么,他有什么不想说的呢?
贾跃亭不想说的,应该和他的家世相对比,他攫取第一桶金的过程。
1973年2月,贾跃亭出生在山西省襄汾县吕梁山脚下一个叫北膏腴的村子。北膏腴这个村子,当地人也叫做“北高一”,这是真正的农村。
贾跃亭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年龄都比他大不少。姐姐贾跃芳,1963年出生,大他10岁;哥哥贾跃民,1968年出生,大他5岁。
而且他的哥哥是山西大学的正牌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山西临汾分行,而姐姐贾跃芳也是大学毕业生。
而贾跃亭的学习成绩是最差的。道理很简单,在那个考大学很难的年代,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大学毕业生,而到了他考大学的时候,中国的大学招生人数始终在增加,但他却没考上。
随着贾跃芳到北京工作、贾跃民到临汾工作、贾跃亭1995年到垣曲县工作,老家北膏腴村就剩下父母了。所以贾跃亭姐弟的变迁,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还是上个图吧,看看他的出生地和一开始的工作地点。
2002年之前,他在垣曲经商时还偶尔回过老家,而且有他的妻子,但之后去了北京,就很少回老家了。
那么,贾跃亭到底是什么学历和专业呢?
贾跃亭,1995年毕业于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大专学历,会计专业。
他出名后,母校在“杰出校友名录”中包括了他的名字。
资本运作,其他大老板得靠金融、会计专业的高管帮忙才玩得起来,但贾跃亭进入资本市场之后自己就能玩得风生水起,能把乐视网做得长期亏钱还能身价千亿,让姐弟几个一起套现数百亿,果然是有扎实功夫的。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贾跃亭大专毕业后虽然到地税局工作,但22岁的他和大多数青年一样,对基层朝九晚五的工作感到无聊和厌倦。于是不出一年,他就辞职创业了,1996年,他在垣曲县(也就是他工作的地方)开办了卓越实业公司,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三篇(阳篇):出狱遭顺驰之殇—孙宏斌
1994年初,孙宏斌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1年零2个月,出狱不久,孙宏斌来到天津,依靠朋友借给的几万块钱注册了天津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主营业务做房地产代理。正在孙宏斌青黄不接、招兵买马急需用钱的时候,柳传志雪中送炭,借给孙宏斌50万元。
1994年8月,孙宏斌的顺驰房地产销售代理公司拿下了天津“先达小区”的独家销售代理权,这是顺驰的开山之作。年底,孙宏斌开始谋划房地产开发。
1995年初,房地产行业的技术含量很低,门槛却很高,人脉资源非常重要。孙宏斌明白自己要想涉足地产,背靠大树才会好乘凉,所以需要攀一个“高枝”,便找来柳传志和中科集团董事长周小宁,三方达成一致,顺驰和联想集团、中科集团成立了天津中科联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此后,孙宏斌采取的是开发、代理两条腿走路,开发公司为代理销售公司提供一定的产品,代理销售公司成为开发公司的“耳目”,知道什么地方的房子好卖。
1997年,孙宏斌在天津推出第一个开发项目“香榭里”小区,成为天津房地产界的一匹黑马,此后迅速崛起。
1999年底,按照创业时定下的游戏规则,中科集团和联想集团将股份转让给了孙宏斌,在股份完全“独裁”、管理充分“放权”、战略可以“合作”、但决不放弃“话语权”的指导思想下,顺驰终于成了“孙氏”一家。
2002年,只有孙宏斌掌权的顺驰在土地市场一骑绝尘,不计代价制造“地王”;2003~2004年,顺驰创造了一年内同时向十几个城市扩张的纪录。短短两年内,顺驰取得中国地产史上前无古人的战绩,版图扩张至全国10多个省、16个城市。
2003年,心怀鸿鹄之志的孙宏斌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超越王石。王石很快回应道:“你不可能这么快超过万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风险?”
但随后,2004年8月,在博鳌论坛上,王石和孙宏斌再次相遇。王石在演讲中似有所指“像媒体炒作的那家黑马,在宏观调控下会很难受,这次他也到会了,到时候大家问他,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
是的,被王石说中了,孙宏斌这种不计代价的狂飙,在遭遇2004年的宏观调控后,断绝了第一次上市融资之路。
随后,资金链断裂,外加昂贵的土地出让金,顺驰负债累累。2007年,无奈之下,孙宏斌只能将他苦心经营十几年的顺驰低价转让给路劲地产。
第四篇(阴篇):坦荡一路启辉煌—贾跃亭
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贾跃亭任山西省垣曲县地方税务局网络技术管理员。
1996年,贾跃亭下海成立了山西垣曲县卓越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卓越实业”),任总经理。
据了解,当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50万元,其中贾跃亭出资20万元,李莉也出资了20万元。李莉,就是他当时的妻子。
而这笔钱,很可能是精通财技的贾跃亭周转来的。
这种做法在当时就是惯例。借来一笔钱成立公司,然后再把钱转给别人,付点利息或手续费。而贾跃亭在地税局一年多的工作经历,足以让他建立起初步的人脉关系,借来这笔钱。
那么,卓越实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呢?
什么都做,主要是煤炭生意。
但煤炭生意并不是采矿,而是“洗精煤”,也就是对优质煤进行进一步加工,经洗煤厂加工后,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杂质,适合一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
那么,洗煤厂哪儿来的呢?
贾跃亭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洗煤厂,只能是别人的。说白了,贾跃亭就是中间商,联系一些煤矿的优质煤到某些洗煤厂,加工后的煤再买给下家,贾跃亭就挣倒买倒卖的钱。
除了煤炭业务,精力充沛的贾跃亭还从事印刷、运输等任务。当时县里的胶印厂很少,贾跃亭瞅准机会办了个印刷厂。另外就是从事钢材买卖,经营地点位于垣曲县城南部,沿街有门面,门面房后有可以存货的场地。总之,那时很多行业都挣钱,只要挣钱,他什么都愿意涉及。
可惜,贾跃亭什么都干,什么都不可能专心干下去。
2000年前后,贾跃亭甚至和某集体土地所有者签订协议,购买了几亩土地使用权。但此事后来告吹,他拿回了几万元购地款。贾跃亭在垣曲县的折腾,以2002年他发现新的商机而结束。
既然新生意不错,贾跃亭就基本上放弃了以前在垣曲县的生意。2003年,贾跃亭又来到了北京,正式开始了一段辉煌历程。
2006年底,贾跃亭将自己在卓越实业中的股份全部转出。他并没有亲自办理股份转让,而是委托他人在垣曲办理。
前后算起来,贾跃亭在垣曲县一共呆了八年时间(1995~2002或2003)。这八年,他结了婚,又离了婚,有了一个孩子,也涉猎了很多商业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这种经验主要是开拓新领域,而不是深入管理。随着开拓了新的生意,并且扩展到了整个山西省,随着他日渐有名,他想让这段历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贾跃亭毕竟年轻,仍然敏锐,仍想在更广泛的天空驰骋,甩开历史包袱是最轻松的。所以在2002年,29岁的他,又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第五篇(阳篇):断臂求存再复生—孙宏斌
除了顺驰,孙宏斌还有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融创,这两家公司是完全独立运作的,没有任何互补,也没有资金上的往来,甚至在拿地和项目选择上都没有过任何的协作。
早在2005年,孙宏斌就发现顺驰和融创都已如脱缰野马般不听使唤,他比较“垂青”融创,于是,融创便成为其挽救之策的试验之所。
2005年8月,融创开始了艰难的项目重组。短短5个月时间,融创以亏损数百万元的代价,果断退出长三角;出售长春和成都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回购了重庆奥园和天津时代奥城、海逸长洲项目其他股东的股权。
在给融创狠下几帖“猛药”之后,融创的运营开始逐渐步入正轨。
2008年,经过反复考量,孙宏斌摒弃了遍地开花的扩张方式,决定让融创聚焦一二线城市,走高端精品路线。融创选择了把资源集中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少数中心城市。孙宏斌的判断是,在大规模开发之后,中心城市的风险会小得多。
2008年12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新村一个“地王”项目,让默默无闻的融创一鸣惊人。
2011年西山壹号院开盘时,正赶上楼市最惨烈的时候,限购、限贷让北京楼市量价齐跌,高端市场更是萎缩得厉害。但是西山壹号院却一炮打响,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销售热度不输刚需大盘。
西山壹号院是融创走高端精品路线的首个尝试,在融创发展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个很重要的节点。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临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身奋战。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克制。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
2013年9月4日,融创又以21亿总价夺得了北京农展馆的一块地,折合楼面价7.31万元/平米,成为北京新地王,同时也创造了全国的楼面单价纪录。业内预计该地块上市后,房价很可能超过15万每平米。
有趣的是,王石却在微博上对孙宏斌隔空喊话称:“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
3天后,孙宏斌微博回应:一是我对王总的判断和判断依据很惊讶;二是对市场的判断有分歧很正常,我们继续看好北京上海,尤其是北京上海的稀缺地块;三是感谢王总的提醒,我们会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态度对待风险。
这一次,他变得谦虚谨慎。
第六篇(阴篇):终得乐视生态—贾跃亭
现在总算要说乐视了。
对于乐视,由于太过有名,再按时间顺序列举事实,没什么意思。所以,接下来谈谈贾跃亭的宏观运作思路。
乐视成立于2004年,初始业务是视频。这个业务在当时很吸引人,现在貌似也很吸引人。虽然做视频的网站,包括乐视的视频,全是赔钱的,但由于用户众多,所以还是很吸引人的。
其他网站,比如优酷、土豆、酷六、六间房等等,钱烧的差不多了,只能合并重组,但挡不住新来者,最后基本上被BAT收购或控股。
那么,乐视的视频业务怎么撑下去呢?
乐视和视频三巨头不同,他走的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一开始小打小闹,利用挣钱业务先养活自己。贾会计发现这么做还是不行,于是又使出了几招厉害的:
1
领行业风气之先 购买大量版权
当初的影视版权是很便宜的,大概一部就几万、几十万元。反正网上都是盗版,好不容易来个买正版的,不容易!影视公司见了乐视,跟见了上帝似的,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乐视买了一大堆正版影视剧,向用户高调宣传:我们都是正版的,来看我们的视频吧!
乐视这么做,等于挑起了行业竞争,于是其他视频网站纷纷掏钱也购买版权,版权费就这么被抬起来了。抬高了多少呢?上百倍。
热门电视剧的版权费已经上亿。比如2013年播出的《甄嬛传》,四家卫视的总出价还不到400万,总售价是7220万,到了2015年的《芈月传》,总售价已经超过了3.6亿,之后的《如懿传》,价格是5.4亿。从2012到2016年,版权费上升了135倍。
乐视购买正版,养肥并繁荣了影视业,这很好。但问题是:乐视这么做,把版权价格抬高了上百倍,等于和视频三巨头拼资金实力,迟早有撑不住的时候。当购买一部电视剧需要几千万、每年都要购买上百部影视时,乐视有钱吗?
没错,贾会计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要自己拍。
2
领行业风气之先 成立乐视体育
乐视网早就在做体育了,也是乐视视频和超级电视的卖点之一。后来搞大了,体育频道于2012年8月正式上线,并成立了专门的“乐视体育”,为用户提供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等赛事的直播、点播和资讯的视频服务。
这是乐视的最大特色,也最应该做好,也能做好!因为这只需要投入资金,后续的管理也简单,并可围绕体育做很多增值服务,那是真正赚钱的!
贾会计围绕乐视做了那么多事,只有这一件靠谱。乐视也不需要把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抓住,只要抓五大联赛中的一两个,加上NBA就行了,其他小众项目都是可有可无。只有这样,才能集中资金做出自己的特色,并抓住最广大的青年观众。
可惜,由于后来乐视没钱了,新一年的英超等版权买不下来,现在基本黄了。
3
领行业风气之先 成立乐视影业
乐视影业的正式成立时间是2011年,隶属于乐视控股集团,但之前贾跃亭已经在和一些影视公司合作,并开始自己制作内容了。2016年6月7日,乐视在上海召开发布会,说要“投资150亿打造53部电视剧”。
150亿!难道视频公司要转身为影视制造公司吗?
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乐视这么做,是不是在和广大影视公司为敌?它制作的影视剧,能始终有较高的收视率吗?竞争对手会不会不愿意购买它的影视剧?另外,如果视频三巨头也学它,谁又能烧钱更久呢?
所以,如果乐视自己制作的影视剧不能大幅超过业内平均水平,亏钱是肯定的。乐视偶尔拍出一两部热门影视剧,没有任何问题,比如《红高粱》、《芈月传》。但是从长期来看,乐视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能长期保持出类拔萃的状态,尤其是影视剧只是乐视众多业务的一部分。
所以从长期来看,如果没有一块稳定的利润来源,乐视影业必死,也会成为拖死乐视的一大力量。
贾会计看不到这一点吗?
他不是看不到,而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希望乐视的生态环境,也就是“生态化反”,能产生互补作用。这就说到第(4)点了。
4
领行业风气之先 赔钱卖乐视彩电
贾跃亭的想法是:以超低价销售乐视彩电,肯定会急剧扩大用户量。然后让用户看乐视的视频,为会员付费(买彩电一度可以免一两年的会员费),乐视的版权费和视频投资,包括乐视体育,不都可以赚回来了吗?
想的很好,但贾会计这里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些传统黑电大户,创维、康佳、海信、长虹、TCL这五巨头,他们会有什么对策呢?
五巨头的策略,第一是降价销售,第二是和其他视频网站联合,对抗乐视的内容。
五巨头怎么自己不拍电视剧呢?
这就是老谋深算。或者说,和贾会计相比,五巨头毕竟经商多年,更加懂得经营之道。他们明白不能被乐视牵着鼻子走,传统黑电厂商去拍影视,简直太滑稽了,不如把竞争对手的视频接进来,这样内容也不少,让他们和乐视撕逼去吧。
当然,2016年TCL和乐视也开展了业务合作,但始终不温不火。TCL不可能不明白,乐视电视那么低的价格,是对自己釜底抽薪的伤害。
所以乐视的彩电亏钱卖了好多年,至今为止,在某些月份(比如乐视大促销的月份),其销量可以勉强超越五巨头。但总的来看,全年销量无法和其中任何一个巨头相比,顶多持平,也就是一年四五百万台的规模。
既然销量无法战胜五巨头中的任何一个(更别说压倒它们的总量了),那么乐视自己的影视,又怎么和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竞争呢?
实际上,贾跃亭好像不明白:历史上从来没有靠亏钱卖昂贵的硬件来做大业务的!
从来没有!
那么,乐视亏钱卖彩电,能在一两年之内回收成本、以后产生利润吗?
这需要在视频版权和自制内容上,每年投入上百亿,而且持续不断地投入,也许才有可能。
但是,视频版权和自制内容并不像刀片和煤油一样,能稳定地产生丰厚的利润。理由正如前文所说:买版权烧钱,乐视根本比不过视频三巨头,而自己投资拍影视剧,也不能保证长期超过竞争对手。
所以,购买版权和自制内容产生的收入,基本上无法弥补投资,长期来看必然是亏钱的。
尤其是,当2014年之后人们看手机越来越多之后,贾会计为了维持乐视帝国的运转,让这些视频内容能有更多的流量,又不得不仿照“超级电视”的思路,推出了乐视手机。
5
又一块烧钱业务 乐视手机
2015年4月13日,在旧金山举办的乐视超级手机硅谷发布会上,乐视共发布了三款手机,又一块烧钱业务,开始了。
走到这一步,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贾会计围绕了乐视视频,已经开发出众多能带来现金流、但却不挣钱的业务。
带来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只能延缓乐视的死亡。但是推出乐视汽车,等于急剧加速了死亡。
6
最大的烧钱业务 乐视汽车
2016年1月5日,乐视在美国拉斯维基斯公布了其重要战略合作伙伴FF(法拉第汽车),并联手发布了FF首款概念车FFZERO1。
乐视到底在汽车上投资了多少钱?一开始据说要投资200亿,后来又说500亿。但是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多,具体数字难以估计,但根据各方面的信息,现在乐视在汽车上已经至少投资了20亿,是靠谱的。
20亿仍然没有一分钱利润,尤其是没有一分钱现金流,对乐视来说,是要命的。
我不否认,乐视在推出视频业务、自制视频、超级电视、手机乃至汽车时,总是让人眼睛一亮。这反映出贾跃亭敏锐的市场嗅觉和高超的用户体验。
乐视的产品在刚推出时,也确实有相当多的闪光点,而且初期的质量也可以。
但是,乐视能在这么多领域,始终和众多专业公司抗衡吗?能始终跟上并引领技术和消费潮流吗?
这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从长期来看,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人,一个公司,这么搞成功过!
业务,不是不可以多元化,BAT现在的业务都是多元化。但是纵观历史上成为巨头的多元化公司,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始终有一块最挣钱的业务,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巨额利润和现金流!2、有了雄厚的财力之后,再围绕一个核心搞多元化。
找到别人产品的弱点并不难,我们用的各种产品,包括彩电和手机,只要用一段时间,往往都会发现一堆缺点。
拍脑瓜想出一个市场营销的妙计,或者产品的新功能,也不太难。但因此就要自己去做吗?烧钱推出一款新产品之后,难的是持之以恒地保持创新和高质量。
迟早崩溃的节奏,只是早晚而已。
但是,贾会计的资本运作水平,却是相当高的。乐视赔钱没关系,他和他的家族早就套现百亿了。
下一篇就讲讲他是怎么在巨亏的情况下,为自己和家族挣钱的。
这,才是贾会计的看家本领。
第七篇(阳篇):结缘绿城终为败—孙宏斌
做高端地产,绿城是行内标杆。自2008年孙宏斌决定走高端精品路线以来,绿城的产品就一直是其研学的对象。
2009年4万亿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楼市狂飙,当时绿城拿下的多幅地王让它后期陷入困境。
2011年底,在绿城最危险的时刻,孙宏斌在媒体上声援绿城。
2011年11月初,作为绿城的忠实粉丝,孙宏斌购买了无锡香樟园一套房子。隔年一月,他便就收购了香樟园51%的股权。
孙宏斌对绿城的痴迷并未止于此,2012年6月22日,融创又以33.7亿元价格收购绿城上海、无锡、苏州等9个项目50%的股权,这9个项目装进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上海融绿。
他也不认为这么做是救绿城,“本质上这还是个生意,但也不是纯粹的生意。”彼时,看到机会的不止他一个,和绿城谈判的也不止他一个,能拿出几十亿的人就更多了,但是只有他和宋卫平产生了“化学反应”。
融创介入之后,绿城那些销售不畅的地王项目,一个个起死回生。2012年融绿销售额为90多亿,2013年已经接近250亿,在2013年实现销售规模位居上海第三,并在2014年一季度登顶上海房企销售第一。
融创销售团队狼性十足,这正是绿城的不足,也是它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宋卫平也表示,和融创的合作达到了1加1大于2、3甚至4的效果。
基于前期合作,孙宏斌不仅证明了与宋卫平的志趣相投,也证明了可以有效领导绿城团队的能力。当然,和宋卫平不同,孙宏斌的干劲更足,但也更注重成本控制和财务纪律,对产品的追求也没有宋卫平那么偏执。孙宏斌比宋卫平更像一个企业家。
2014年5月17日,绿城早已经度过曾经的寒冬,宋卫平却要转让股权给融创。面对外界的一片惊愕,宋卫平发文向大家解释,转让首先来自于退休的需要,并且非常有气度地表示“天下本一家,有德者掌之”。宋卫平选择相信融创,相信孙宏斌。
孙宏斌接手绿城,外界质疑不断,有人说他才是地产商中的大赌徒,他用60多亿港元的“真金白银”买来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的位置,赌的是“两年之内,政策反转,经济向好,高端商品房市场再迎春天”。
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反腐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不看好高端市场。因为到今天为止,很多企业仍然认为,在中国,房地产赚钱与否,争不过一个“运势”,靠品牌、产品和营销能力就能逆大势赚钱者,几乎没有。
因此,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并购绿城,还和昔日好大哥宋卫平分道扬镳,但孙宏斌收获了十分有分量的上海融绿平台以及舆论的支持。
第八篇(阴篇):敛钱财技揭秘—贾跃亭
本篇,揭示贾跃亭的惊人财技,看看他是怎么既大肆敛钱、又能保持股权的。
早在2003年,贾跃亭遇到了如今乐视网COO的刘弘。当时刘弘还只是跑信息产业部和各家运营商口的电视台记者。
刘弘
他很有战略眼光,那时候就看好无线网络。在他的游说下,加上贾跃亭也是市场感觉很敏锐的人,西伯尔在2003年底成立了无线星空事业部,专注于流媒体业务。
2004年,无线星空事业部正式从西伯尔架构中分离出来,独立为乐视移动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这是乐视网的前身。
那么为什么乐视在无线领域没有成为老大呢?
因为刘弘毕竟是记者出身,不是搞技术的。他有眼光不假,但深入到细节和管理还是不行。
作为乐视控股集团联合创办人、副董事长的刘弘,在乐视网上市时的股份是这样的:
哪怕刘弘为了乐视做出了杰出贡献,但在持股比例中也不如贾跃芳,更是远远不如贾跃亭。这说明什么呢?
在乐视原始股东中,第三名是汇金立方,这是贾跃亭给权贵“王诚”(真名令完成)留的股份。没有这个,他上不了市。
乐视网上市之后,汇金立方在2011年之后套现两个多亿,全身退出。但是到现在,贾会计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什么惩罚,真是奇哉怪也。
按照刘弘的说法,2004年乐视成立后,初创之路“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景,没有资金也没有背景”。
但有一个信念支撑刘弘走下去:当时的中国虽然盗版横行,但迟早会是正版视频的天下。
乐视专注于购买正版内容,然后吸引付费观众的做法不会错。2006年,乐视的资金链几乎断裂,裁员多达80%。然后在2008年8月,乐视又获得了包括汇金立方、深圳创新投资在内的5200万人民币的投资。这,大概是它先于其他视频网站上市的重要原因。
2005年在刘弘的策划下,乐视斥资300万元拍摄专供手机上放映的总长度为25分钟、共5集的电视剧《约定》,当时一度引起轰动。
2006年,乐视网获得上海移动的视频流媒体SP牌照,这意味着其在当时已具备一定的片源和版权经验。
自2008年起(在获得风投之后),乐视开始大量购进电视剧版权,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点播和渠道分销。
但乐视此间的“低调”,与视频行业的众生喧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之后,乐视表露出希望在创业板上市的意向,它的广告开始在媒体上出现。
2010年8月,乐视网(300104)正式在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2500万股,发行价29.20元。仅从发行价来看,汇金立方至少赚了四倍以上。
不过,乐视网上市之后,它的盈利状况也饱受业内怀疑。我们可以先看看上市之前乐视的营收情况。
可以看出,乐视上市之前的三年,每年的营收基本上是翻倍的。
利润也很让人羡慕。根据招股书介绍,乐视网2007年的净利润为1468.35万元,2008年为3025.47万元,2009年为4447.82万元,基本上每年增加1500万左右。
乐视的盈利情况相当蹊跷,因为别的视频巨头都在赔钱,而乐视居然能在上市前三年都挣钱。乐视自己的辩解是:乐视网的盈利模式是业务收入来源于运营商的点播以及版权分销收入。
但始终不公布细节,无法解释上市前三年的财务数据与经营成本之间的各种自相矛盾。
比如,乐视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最大的是网络高清视频服务。国内高清视频点播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视频网站的内容打包到运营商的宽带服务包里;其二是对个人用户的点播进行收费。
而乐视网的高清视频点播收入来源,恰好是行业内几乎忽略不计的针对个人用户的收费。
一个几乎根本没做起来的市场,乐视不仅做起来了,而且有丰厚利润,这怎么不令人奇怪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
乐视网之所以可以打包上市,两个重要原因是:第一,贾跃亭早年在西伯尔运营所积累的运营商资源,成为乐视网发展视频点播付费业务的重要通道。第二,刘弘的广电系背景也为乐视网获得大量优质的版权内容提供了便利。因此,乐视网几乎被外界认为只是一个从事版权贩卖的“二道贩子”,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乐视网“过会”的前一日,易凯资本CEO王冉通过微博表示了他的不安:“据说有家做新媒体的公司马上要创业板‘上会’了。建议发审委的委员们多向行业内真正的专家或相关服务机构咨询一下再做决定。
当然,乐视网是不认同业内人士的质疑的。在2010年6月23日第六届亚太投资峰会上,乐视网董事刘纲(他的第一身份是投资乐视的深圳创投的京津及华北地区总经理)表示:乐视网模式和定位于目前流量上领先的视频网站不同。
他还宣称: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进行了严格的财务审计,经过会计师、律师和保荐人的审核。
那么,乐视网的审计机构和主承销商是谁呢?
审计机构: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1993年在北京成立的公司,后来业务遍及全国几十个城市。
实际上,乐视上市和之后在视频、硬件领域的大幅扩展,和它之前的业务情况是矛盾的:如果乐视真的在网络高清视频业务中大赚特赚,为什么之后不把这一块继续做大做强呢?
仅仅靠这一项每年营收增加50%、利润率高达20%多的王牌业务,乐视足以获得高成长。
如果乐视专注于网络高清视频的相关软硬件建设,和广大传统电视厂商合作,再和广大手机厂商合作,现在成为利润率20%的视频巨头,没有任何问题。但乐视为什么要向多个领域扩展业务呢?
显然,乐视对别人早已垂涎不宜的20%的净利润,根本不满意。
迄今为止,人们仍没有对乐视当年的财务状况和营收的详细情况,进行彻底清算;人没有对乐视为什么能上市,进行彻底曝光。
实际上,乐视上市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2011年,就是亏的!
我们好好分析一下,先看看版权问题。乐视网的无形资产净值,2011年初为2.14亿,年末为8.86亿人民币,暴增6亿多。
怎么增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版权成本,也就是开支。我们知道,人们看视频都喜欢看最近刚出的,也就是视频的收视量第一年最高,以后将大幅降低,所以在摊销这部分开支时,第一年也应该摊销最多。
比如在美国上市的优酷,版权费摊销第一年是70%,第二年20%,第三年10%。但乐视呢?居然把版权费的摊销期限延长为10年,第一年摊销大约1/10!
具体数字是:乐视2011年新购入版权7.66亿元,全年版权摊销仅为0.89亿元,这应该包括了过去的版权摊销数字。
由此,则把实际上的大幅亏损,做成了盈利!
再看固定资产。乐视网2011年初的净值为1.41亿,年末为1.66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服务器类资产。
年末服务器类资产原值为2.27亿元,累积折旧0.67亿元,净值为1.60亿元;
年初服务器类资产原值为1.68亿元,累积折旧为0.31亿元,净值为1.37亿元;
全年新购入服务器类资产0.59亿元,全年服务器类资产折旧为0.36亿元。由于服务器、交换机等资产技术更新快、损耗高,优酷等三家在美国上市的视频网站的服务器类资产,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3年的折旧年限,只有乐视一家采用5年的折旧年限。
如果也采用3年的折旧年限,乐视的2011年度的折旧费用就会增加0.24亿。
再看看乐视的应收账款。2011年初是0.72亿,坏账准备221万,2011年末应收账款1.83亿,坏账准备612万,没有计提单项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增加了1.11亿,从前五名应收账款清单来看,基本都是版权分销的客户。全年版权分销收入3.56亿,由于版权分销收入的回款速度通常都比较慢,增加1.11亿的应收账款也算不上奇怪。
但是,乐视按照账龄情况来提取坏账准备的百分比是:一年以内3%,一至二年10%,二至三年25%,三至五年50%,五年以上100%。
这些比例和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没多大区别,从逻辑上很难有效的质疑乐视坏账准备提取不足。但是根据在美国上市的优酷等公司的坏账准备,1.83亿的应收账款只提取612万的坏账准备,也未必吃得住。
最后可以看它的现金流。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是1.47亿,真是这么回事吗?
乐视在2011年购买固定资产和版权一共花了8.12亿现金,这个才是重点。乐视购买服务器、版权流出8.12亿,对外投资流出0.52亿,银行借款扣除利息支出净流入3.07亿,净现金流出4.10亿。
现金从年初的5.43亿降到了年末的1.33亿,2010年才从资本市场圈了6.85亿进来,2011年又从银行新增了3.35亿长短期借款,怎么可能有净现金流?
所以在2012年,乐视网又要发行债券了。
一句最简单、最精彩的评论是:
乐视网,是一个中国农民的资本大骗局!
第九篇(阳篇):并购之路开启——孙宏斌
10年前他带领的顺驰是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最终成为了路劲的猎物;10年后,孙宏斌成了潜伏在地产圈的“狩猎者”,主动出击寻找属于自己的猎物。
孙宏斌的投资逻辑是:买对地方、买对时间、多借点钱。
在并购市场,这条逻辑被贯穿始终,促成了多起并购案的完成。
梳理融创近两年来的扩张之路,并购是关键词。凭借2012年和绿城的合作,融创用33亿的投入撬动了上海区域近300亿的销售额,并顺利进驻一向高门槛的长三角区域。
在对绿城、佳兆业和雨润的并购接连失败后,融创也并非一无所获。由于在并购市场打响了名声,诸多项目和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这为融创创造了主动权。
2015年,通过对中渝置地、西安天朗、江苏四方、武汉美联以及烟台海基置业的项目并购,融创将规模扩展到成都、济南、西安、南京、武汉及海南万宁等二线城市。
2016年5月,融创中国宣布以42.25亿元收购莱蒙国际位于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及惠州等地的6个项目公司的所有股权。借助对莱蒙国际的并购,融创首次进入了孙宏斌极为看重的深圳市场。
2016年下半年,融创的并购步伐加速。9月19日,融创宣布拟收购联想控股附属公司融科智地旗下41间目标公司的相关股权及债权,总代价约137.88亿元。交易完成后,融创中国将持有融科智地41个目标公司的42个项目的权益,分别位于北京、天津、重庆、杭州等16个中国城市,总建筑面积约1802万平方米,其中未售面积约730万平方米。
相比于公开市场拿地,融创对融科智地的收购降低了获取土地的成本。标普预计,收购物业组合的平均土地成本约仅为每平方米3000元人民币。
融创方面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将进一步巩固融创集团的区域布局,扩大融创集团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土地储备和市场份额。同时,融创将借此首次进入大庆、烟台、大连、景德镇、昆明、长沙等城市。
2016年11月29日,融创宣布以36.62亿元人民币,收购恒大控股的嘉凯城集团位于青岛李沧区的时代城项目,该项目占地106.61万平米,主要为住宅及商业用途,目前尚背负18.5亿元贷款、净资产为8.79亿元。为完成这起收购,融创首先须在一个月内支付收购总价的一半18.31亿元,剩余一半在12个月内支付。
2016年9月21日晚间,融创发布公告,附属聚金物业收到由A股上市的金科地产及其承销商发来的确认书,确定集团就金科地产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申请认购9.07亿股金科股份已获接纳,认购价为每股金科股份4.41元人民币,集团就认购事项应付总代价约为40亿元。
认购完成后,融创占金科扩股后的16.96%,成为第二大股东。国君地产评价称,融创之所以买入金科,原因之一是,买入股份的性价比高于公开市场拿地,安全边际充足。
到了2016年11月,融创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增持金科股份。公开资料显示,从11月11日~11月28日,融创全资子公司天津润鼎和天津润泽一共增持了3.04%的金科股份。其中,润泽物业增持8128.16万股,占金科股份总股本的1.52%,增持价格区间为4.86元至5.25元每股;润鼎物业增持8102.26万股,也占总股本的1.52%,增持价格区间为5.03元至5.23元每股。此次增持合计耗资约8.3亿元。
至此,融创持有金科20%的股份,而金科实际控制人黄红云夫妇目前仅持股25.2%。这意味着,只要孙宏斌愿意,他只需要拿出不到20亿元的现金,就可以成为金科股份的第一大股东。
2016年12月1日,孙宏斌派出在顺驰时代就追随他多年的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商羽、融创中国副总裁张强进驻金科董事会。
在并购市场,融创确实积累了口碑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在并购市场大举进攻之际,融创的销售额在2016年实现了高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融创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3%,已经远远超过了其1100亿元的年度销售目标,并首次顺利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
但区区一千亿显然不能满足孙宏斌对于规模增长的要求,因为他熟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唯有将规模做大,才能有更高的生存几率。在他看来,房地产行业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在这样的趋势下,小的房地产公司干不了了,买了地以后挣钱退出交给大公司做,收购、兼并将会是主流。
多年前,孙宏斌对自己的评价是:“我的性格是偏执狂。我们企业的性格就是: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你是大腕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目标,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从多年的经历看,他始终坚持了这一性格和准则。
但融创最终会走到哪里去呢?时间会给出答案。
第十篇:再见,贾跃亭!
2017年1月15日,乐视宣布获得168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其中融创中国向乐视投资150亿元,乐然投资和华夏人寿合计向乐视投资18亿元,总计约168亿元。
对于投资乐视的原因,孙宏斌表示:“投资乐视判断时表示,乐视的团队也行,战略也行,就是缺钱,这就好办了,缺别的那就完蛋了。这就是我的判断。这个世界有的是钱,你知道钱花不出去的吧?原来都在房地产,现在不让往房地产弄了,往哪弄?贾跃亭团队什么都不缺,就是缺钱,这就是判断。”
然而,这笔资金并没有救乐视逾水火之中,反而愈演愈烈,乐视供应商讨债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危机持续升级。
7月6日中午,贾跃亭发声表示,他将辞去上市公司CEO、甚至更多其他重要职务,7月6日晚上,乐视网公告称贾跃亭辞去乐视网董事长,退出董事会。
第十一篇:你好,孙宏斌!
7月21日21日召开的乐视网董事会会议还通过议案,乐视网的法定代表人由贾跃亭,变为乐视网现任总经理、执行董事梁军。而梁军与孙宏斌都有联想背景,且做事风格稳健,是乐视电视业务(乐视致新)的掌舵人,得到孙宏斌的认可。
“今后我们将强化自制(内容)和(电视)大屏业务,多卖电视多拍电影”。孙宏斌表示。
不过,自去年暴出资金链风波以来,乐视电视的线下经销商体系LePar已经收缩,乐视体育等内容在减少,乐视上游供应链还需重新稳定。“孙宏斌时代”的新乐视能否“翻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第十二篇:许给乐视怎样的未来?
当乐视急速坠落,已经很难判断出它是市场洼地,还是资金黑洞。
孙宏斌在股东大会上发出维稳信号,“我们可以再借点钱,资金不是问题。”他继续看好乐视网的A股之壳、乐视致新的互联网电视和乐视影业的自制内容,看好国人在家庭娱乐上的消费升级。一如他当年创办顺驰、去年投资链家时,看好二手房增量空间一样。
《孟子·尽心》有言,知而慎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孙宏斌54岁,回望来路,多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房地产这个买地靠贷款,产品设计、建筑施工、房屋销售全部外包,并不创造社会价值却高度消耗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的行业,孙宏斌浸淫20多年,被时运爆摔过多次。他不缺少走出深渊的勇气和资源整合能力。
孙宏斌现在有两个选项,“一是找一个合作伙伴做大股东,融创甘心在乐视当二股东,二是融创自己玩儿就行,当投资乐视是融创的转型方向之一。”
他会许乐视网等三家公司一个怎样的未来?
也许是利空出尽抄底成功,用100多亿元的投入,撬动上千亿资产;另一种可能是,这块烫手山芋给他的并购成绩单打上一个大大的叉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