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想要写读书笔记的同学不知道如何下笔,也有些想要写文章的同学不知道怎么才能持续输出一篇内容完整的长文。
所以今天我们聊聊如何能把书写这件小事进行到底吧。
我自己平时是有边看书边做碎片笔记的习惯的,这些碎片笔记最终也都会成为我文章中的一部分素材。
有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你完全可以把素材中的内容延伸一下。有时候这些素材本身就足以支撑一篇文章的选题和框架。
这些素材并不仅限于读书笔记,见闻感受、社会现象都可以。
标签+碎片笔记=可以任意检索的素材库,写作,其实一点都不难。
那么素材中该记录点什么呢?具体如下:
① 今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受?
② 你所经历的事情中牵扯到了哪些人,每个人的观点,让你觉察到了什么?
③ 你从哪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你认同或是不认同?你所持的理由是什么?
④ 在和他人的相处中,发生了哪些有趣或者让你不解的事情。
⑤ 哪位作者提出的观点颠覆了你的认知?你曾在哪场演讲或者哪本书中接触过类似的观点?
总之,每天的见闻、经历、情绪、感受,以及你接触到的任何观点,都可以随手记录下来。每一条记录都可以打好标签,比如自我提升、人际关系、写作技巧、哲思、随笔等等。
有了标签,这每一条零散的素材,也算是被分门别类、找到组织了。等你想要写哪一类文章的时候,直接检索标签就可以了。而这些素材也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先从积累素材开始?
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需要持续写下去的,既然是一件持续做下去的事,你就必须有持续创作的动力以及可持续输出的内容。
有了持续积累素材的习惯,你就有了可以持续输出的基础内容和话题。
有这些话题做基础,接下来,还需要你对这些话题有更深入的讨论,才能引起大家对这些文字的共鸣。
在执笔时,不论你是通过阅读、阅人、旅行还是工作进行切入,你总要有些对万事万物的理解、看法、分析和感悟;
对身边的熟人、半熟人或是根本不熟悉的陌生人,你总会有些深刻或模糊的印象;
对于一些大众或小众的话题、冷知识等等,总会产生一些独到的或是从众的思考;
对他人的观点,你总会有认同或不那么认同的、属于自己的立场。
有基础内容、有思想,你的核心价值观也就逐渐体现在你的表达过程中了。
于是你的文字就会吸引到一些只属于你自己的读者。
其实写作最难的并不是没有精彩的内容输出,而是你能否将写作这件平常的小事一直持续下去。
前几天看了《做事的常识》,这本书的作者在4年内写完并出版发行了20本书,而且写作还只是他的副业。原本他的日程安排里每天都会留出一段时间给写作,但是如果本职工作有需要,他一定会优先处理本职工作。
这样一来写作就要另找时间,即使这样,他仍然保持着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留给写作的习惯。依照作者自己所说,他一天写上5页是没问题的,这个效率可以说是着实让人羡慕了。
所以如果你也想养成每天都能输出点内容的习惯,那就需要按照前面所提到的方法去积累自己的素材库,并为每一条素材打好标签,这样你就可以准确地找到你文章中需要的素材了。
另外关于表达观点方面,还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在日本书评人印南敦史出版的《快速阅读术》中学到的。在读书的时候可以把你认为可以引起你共鸣或思考的观点摘录下来,然后再重新分析或阐释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你有每天看书(哪怕只是几页)的习惯,那做个摘录、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岂不是太容易了。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和很多人产生互动、沟通,不论我们选择面对面交谈或是发短信、语音,其目的都是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观点、思想。
那么现在只要再把这些日常的表达进一步转化为“书面”表达,你的写作生涯不就开始了吗?
你根本无需纠结第一篇文章要写多少字才算够用,写些什么话题才能吸引人,或是你的逻辑该有多么清晰才算是合格。
你需要给自己制定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持续输出、持续积累素材,好让自己一直有内容输出,这样就够了。
作家笔下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大量练习、修正才逐渐被打磨出来的,所以你需要允许自己经历前期大量练习、却无人知晓的这个过程。
愿你能够逐渐爱上积累素材以及持续输出内容的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