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儿子哭完之后一直不愿意睡,我俩在看完绘本和读完《中庸》后他说不想睡觉要等着天亮,我说我们躺下来等吧,他说我们打坐吧。于是乎熄灯后我们俩盘着腿开始打坐。打坐中我朦朦胧胧地进入到了一种禅定状态,在禅定中我思索着这几天一直缠绕我的问题。
问题1:自卑、自负与自信
首先自卑和自负都来自于将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在自己不如他人的领域内,由于将他人的平均水平甚至领先者的水平作为了锚定的对象,在两相比较下,差距越大心理落差就会越大,就越表现得自卑;而在自己超过他人的领域内,由于将他人的平均水平甚至落后者的水平作为了锚定对象,在两相比较下,差距越大心理优势就会越大,就越表现得自负。也正是因为自卑和自负都来自于与他人的比较,所以其外散的气势主要也会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自卑者低落,自负者骄傲。如果独处一室,自卑与自负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而自信不来自于将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中,它来自于将当前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的比较,其锚定的对象是过去的自己,两相比较之下,进步越大则自信越足,退步越大则自信越少。所以自信外散的气势在别人看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与外在环境没有任何关系。
那我们如何避免自卑和自负,而培养出自信来呢?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主要就在于选定的锚定对象必须是自己而不能是别人,也就是说要进行纵向时间角度的比较而不是横向个体角度的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心理优势才会自信的而不是自卑或自负的。
问题2:面对孩子的心态
回顾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在面对儿子时的情绪反应,大多数是带有情绪的,要么急躁,要么烦躁,要么无奈。。。不一而足。如果只是陷在情绪中可能永远也跳不出来,哪怕陷在单个的事件之中也还是无法跳出来,总还是会觉得孩子怎么会这样??
当这个问题跳出来时,一下点亮了我的灵感。孩子这样怎么了?他这样不正常吗?比如说他吃不到糖了难过的哭;他吃饭不好好吃,一边吃一边玩;他不愿意跟我读绘本和《中庸》。。。这所有的事情在他而言都太正常了。这样看来唯一不正常的是我的反应和情绪了。
想通了这些我心里一下就释怀了,这时候看着他一边打坐一边歪着脖子偷偷看我的样子,我心里一下子感觉暖暖的。这就是我的儿子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