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叫帝辛,纣是他死后的谥号,后人习惯称他为商纣王。他是帝乙的小儿子,他大哥微子仁厚贤能,是西周宋国开国之君,若遵循商朝立嫡不立幼的惯例,应是他任君主,可惜他母亲生他时还是偏妃,生小儿子帝辛时才被扶为正妻,当帝乙想立微子为太子时,却被太史搬出祖传的规矩强烈反对,说有妻之子在,不能立妾之子。微子因此与君位失之交臂。否则,若是他任商王,商朝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帝乙死后,帝辛继位,在商朝末世的舞台上,这位传说中的荒淫暴君商纣王开始粉墨登场了。说来奇怪,自纣王登场后,商朝竟出现诸多奇异之事,若将这些奇异之事与他所行之事相对照,颇耐人寻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2971/ca4772385e38428a.jpeg)
第一件奇事:小雀生猛禽
商纣王继位后第三年,就发生了一件怪事:有小麻雀生出了大猛禽。《竹书纪年》这样记载:“三年,有雀生鹯。”鹯,是传说中的一种古代猛禽,类似鹞鹰。小麻雀本是鹞鹰喜欢追逐的猎物,现在却生出了自己的天敌,这怎么可能呢?若真有天意,这天意又想兆示什么呢?作为信奉天意和尊神的殷商人,纣王初闻此等怪事想必也是寝食难安,想方设法欲了解其“兆示”吧。
战国时的宋国其实也发生过“雀生鹯”的怪事,宋国的史官认为小雀生鹯鸟是称霸天下的征兆。据《战国策·宋卫》记载: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鹯于城之陬,使史占之,曰: ‘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康王大喜,于是灭滕伐薛,取淮北之地。’ ”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2971/c8fe53e7fad04fb6.jpeg)
商朝的史官当时大概也这样认为,而正忐忑不安的纣王听到史官说“雀生鹯”是“称霸天下”的征兆,可能也如康王一样大喜吧,所以纣王开始四处征伐,剿灭周边不服的国家,要遵天意“称霸天下”了。现今出土的甲骨文留下了大量纣王征战的记录,如伐盂方、伐戉方、伐四邦方等等;费力最多的是征伐东夷族。最后纣王统一了东南部。因而有人这样评价纣王:曾是个励精图治的君王。
然而,四处征伐却也让纣王贴上了“穷兵赎武”的标签。“天若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猖狂”,天意难测,谁又敢说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呢?而且,“雀生鹯”的异象,可能还有另一个兆示。据《孟子·离娄上》记载:“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即是说,纣的出场,正如鹯的出现,是为离乱民心,加速商朝的灭亡,为周武王铺路。
第二件奇事:天下“土雨”
纣王在继位后第四年,因百姓怨恨,诸侯背叛,开始加重刑罚,最有名的就是“炮烙之法”:犯人赤足在涂满油的被炭火烧烫的铜柱上走;或是烧烫铜柱,令犯人在柱上爬行。这两种“炮烙”形式,谁上去基本都会掉到火炭里被烧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2971/5e43081c2473271d.jpeg)
或许是这种刑罚太过残忍吧,不但人怨,连天也怒,在纣王实施“炮烙之法”的第二年,他所在的国都“亳”竟下起了“土雨”。据《竹书纪年》载:“五年夏,筑南单之台。雨土于亳。”天下“土雨”,具体是一种什么情形,现今之人已不得而知,只能靠想象了。但在当时应是一种很恐怖的天之异象吧,否则也不会被惜墨如金的史家记载。
第三件奇事:女人变男人
如果说纣王在继位的前期四处征伐,平定叛乱,统一东南部算是有功的话,那么他在后期却是越来越胡作非为,罪孽深重。若按《史记‧殷本纪》的记载,他的罪过主要是“宠妲己,恋酒色,加赋税,重刑罚”之类;但有些恶行却到了令人发指、人神共愤的地步。譬如,九侯把女儿嫁给他,他因这女孩不喜淫竟杀了,顺带连九侯也杀,并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为此暗自叹气,近臣崇侯虎向纣王告密,纣王就把西伯囚禁起来,还把他儿子的肉做成肉羹让西伯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2971/859578def9d465b3.jpeg)
也许是为了警示纣王的暴虐和败德,商朝在末期频发诸多异象,史籍这样记载:“峣山崩,三川涸”;“(神兽)夷羊见,二日并出”……而其中有一件最离奇,据《竹书纪年》记载:“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有女子化为丈夫。”意思是说,在纣王继位后四十二年,有女人变为男人。若在现在,因有高科技,整容变性已不难,有钱就行,所以有女人变男人并不奇怪。但在不知高科技为何物的古代,“有女子化为丈夫”,就让人奇怪了。女人怎么能变男人呢?实在令人费解。这种异象,难道是为兆示“阴阳颠倒”的败德乱象吗?
在商朝末期,还出现了一个仿佛是为应验“雀生鹯”兆示的颇让人深思的现象,就是:人心离散,民逃离,官跑路,尤其是社会上层大多跑到了周姬昌、武王的领地。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如此看来,若异象真是天意的某种显像,大概应也是为了兆示这样一条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下乃有德者居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