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
当我们接过一封久等的来信
先在胸口捂热
再用颤抖的心阅读
最后把信和心一起
折叠整齐,轻轻装进信封
留待灯下反刍
如今
好消息、坏消息
早已不需苦等邮差的传递
多方便啊,然而
我们却丢了写信读信藏信的感觉
——马维驹《信啊信》
在如今通信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慢慢开始丢弃了写信这一习惯,人们已经很少拿起笔杆来给自己的亲近的人写封信件了。就在这时,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横空出世,以最快的速度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
在读信人的引领下,观众立即被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温暖人心的时代。与此同时,那些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渐渐展现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它与众不同,向世人诠释了何为书信
古人云:“书以言事,行上行下,平行往复,统谓之术”。书信是给我们与所认识之人传达信息的工具。《信中国》主要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从2000封信件中,甄选出50多组信件,并根据写信人的年龄、性格、背景等,挑选了最合适的“明星信使”。节目中,他们用超强的声音表现力,实现对信件最好的演绎。
让世人不仅对信有了最新的认识,更从节目中感受到大中国砥砺奋进,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
它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也还原了一代
英雄传奇
“革命、发财是两条路,革命绝不是为了钱财”
朱德,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首。可谁曾想名震八方、堂堂的总司令,身后纵有千军万,兜里却拿不出一钱,还曾写信给“发小”直言要“借钱不还”,更说出“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将来亦是如此”这样的誓言。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竟是没有为自己的母亲尽孝。
自古忠孝两难全,精忠卫国何不是忠孝为家啊!
“不立功不下战场”
黄继光烈士一生艰辛,家里虽然从小就饱受贫穷的痛苦,但他却选择了走向革命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力量。在朝鲜战场上,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毅然决然地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牺牲的时候没有一点的犹豫,虽然人会去猜测他是不是因为没有故虑的家人,才使他如此英勇?答案是否定的!他在不早之前就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家书,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建设新中国的强烈信心。
谁都没有想到这竟是他的最后一封家书........
“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
这是来自钱学森回答美国政府关于政治立场问题中的一句话,他在美国学成之后,美国政府害怕钱学森的回国会让中国能成功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原子弹,便将钱学森软禁于美国。钱学森多次逃跑未果便向自己的友人写了这样一封求救信。
钱学森为我们中国的贡献是不可估计的,他放弃了美国那么优越的待遇而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样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现代青年所需要学习的吗?
它传承红色基因 培养下一代的爱国人士
《信中国》的走红不是碰巧,它让我们更为了解并珍视历史。中国共产党员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件,代表着一段段穿越时空的传奇往事,更配上明星们对信件真挚走心的念读,使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激起了满腔努力奋斗、建设更为完美的新中国的情。
以史为鉴、以前辈为榜样。我们不应每日无所事事的荒废,而是要了解到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要求当代青年不仅要有和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更要有“为中华之昌盛而读书”的目标。
《信中国》这份央视献给青年的大礼,可谓是用心良苦。它虽然是以朗诵与还原信封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前人的风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当今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建设繁荣富强伟大中国的责任与使命。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正处于大学时期,大学——包含着青春的骄傲与沮丧,也充满青春的美好与苦恼,所以我们要在这一时期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以先烈为榜样,以前辈为目标,学会为祖国强大,人民生活安定幸福而努力,用自己的誓言和行为谱写新时代下新中国的新篇章。
文字:夏创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欧阳菲
指导老师:蒋衍玺
建大青年传媒中心出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