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动物》一书,似乎是去年买的。前几天开始翻开阅读。
第二章 从众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之中。
本章开头一句话,仿佛揭开一个矛盾的盖子,马上抓住人的眼球。是的,最抓人眼球的莫过于“冲突”,何况还是紧张的冲突。
在给出从众的定义之前,作者用两个事例来说明人在关键时刻的从众。
事例一,是影响人类巨大的希特勒身边的人的从众。
当时为什么整个德国陷入了没有人给希特勒以负向反馈的情况?因为从众心理,从而帝国元首陷入了一个把他的所有言行都放大的哈哈镜怪圈。
事例二,1986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之间,发射公司的工程师们是发现了隔热垫圈的漏洞问题,而且提出巨大反对的。但是,NASA和外包公司的管理层 从众心理,使得工程师们的反对没有被反馈到决策层。
二者的共同点,忠诚圈严重影响人们的从众行为。
所以,普通心理学教材上什么破窗效应,把从众的后果写得太简单了。
还漏了一个例子,是尼克松水门事件。
这里想说的是什么呢?从众并不是泛泛之论的心理现象,其背后产生巨大的事件和行为后果。时刻在我们的身边会发生。
因此,要从整个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反思如何避免从众的巨坑。
还记得那个不行纳粹礼的德国人吗?多么可贵的一个人。向他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