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柳淇老师的一篇文章,她是雪师的一位海外的读者,以前曾看到一个视频,流利的英语讲了她读雪师书的心得。美丽,优雅大方,文艺气质,多才多艺,既会弹钢琴,又能画画,精通英语,学养深厚。是那种活成我所期待的理想生活的样子了。
再一想,其实也并不是期待什么!现在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嘛,过去可能会因为奢想一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能安住的心,构想浪漫或诗意的生活应该如何如何。现在是,健康快乐地活着,活着本身就足够好了。浪漫和诗意,也只是生活本身的点缀,不是活着本身。天真的笑或者狼狈,叹息,诗意,或许是接地气,还有童心的点燃,或许这些都不是,仅仅是享受活着,在种种时刻,性格也不是固定的存在,不是一种不变的恒常事物。
不要羡慕别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好,无需跟他人比较。但要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懂得欣赏和赞许。
从文章中,得知柳淇老师加入了雪师的史诗著作《娑萨朗》的翻译团队,团队中的老师大多都是有海外生活经历且精通英语,还有几位新加入的是大学老师,他们都是雪师的粉丝读者。一样的是都有因读雪师的书而受益的经历。学养深厚,能翻译《娑萨朗》,真了不起。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走入历史,许许多多的人,一起共同努力,拥有共同的文化愿景。而每个人本身又并不是真的要实现什么结果,只是完成自己的成长过程,享受成长的快乐。快快乐乐的,在活着的过程中,做些有意义的事。心是坦然的,积极的。
翻译团队中,有一个小伙子在英国,不到30岁,读雪师的书四年了。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他,在遭遇挫折时,是《一个人的西部》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他内心特别感恩,想做些事情。
羡慕当然是有的,羡慕的是他们有能力,且有机缘从事于热爱的事,不过,每个人都很独特,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有丰富的生命体验。因文化而相遇,本身就是最美的风景。不管教育背景,成长环境的差别如何,要知道,这些并不值得关注和比较。
我们都是一同在读雪师的书,同一屋檐下的平等视野彼此关注,彼此鼓励,一同成长。如果你因为读书而变得快乐,那种生命状态就是最好的。此外,并不需要别的标签或光鲜靓丽的“外表”来装点自己。我们每个人都能读到自己受益的内容,或许是实现个人成长,家庭以及工作等世间法的指导的智慧营养,或许是出世间法的终极意义。这种追求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念、无求的快乐、随时随地的自在和每一刻都在迎接全新的自己的不竭的动力——发现我们本自俱足的生命有一个宝库,它来自自己生命本身,有无穷的自新的力量。
即使隐于众人,不显眼,仍然可以做文化的载体,不追求名利,只安心于把自己立起来,变成真正的人,就是最好的追求。平等和包容的理念,是我们所学的文化中重要的基因。只要一个人愿意成长,不管ta现在是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状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ta的心和行为向往哪个方向,有没有去迈出一步步的路,生命就是行走的过程。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去,最珍贵的是过程,一生所遇的所有,用一颗虔诚纯净的心,以恭敬之心,对待这仅有一次的生命,唯有珍惜,明白实践的意义,让大爱和智慧变成全部生命时空的程序。
奶格玛千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