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环境很熟悉了以后,人就会逐渐生出麻木感来。每天所做的事和所见到的人都是固定的,而做事只是固定的程序化。不用头脑的思索,在什么时候遇见什么人,要用怎样的表情和情绪,全都一一根植于肌肉记忆里了。
据说水里的鱼是感觉不到水的,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真实,还是说它只是部分正确。这种现象或许只适用于某个类型的鱼,又或许是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而产生的特殊状况。在此也先不论其真假了,这时换了普通的例子来说明。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觉察到空气存在的,更不用说呼吸进肺里的只是氧气了。
说到疼痛感,其实也可以用不适感来替代。在不经意时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头脑即刻产生的疼痛,仿佛像是很久远的一种记忆了,但届时的痛却是无比真实的存在。也是这种疼感,在瞬间似乎唤醒了许多沉睡了很久的记忆。
如果人一直生活在一种状态下,不受外力外界的干扰,这当时可以看作是一件幸事。但对于自身的感受系统,以及个人的觉知能力,都会因为太过熟悉以后,渐渐关闭其原来的很多功能。
疼痛的产生,是因为有外力的作用,而当外力达到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后,作为主体的我们自己,就会做出一些防御性改变了。
自然界万物都是趋向保持原有状态而发展,因为保持原状花费的力气是最小的,而想要主动作出改变,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假如生活已成了波澜不惊的,让人产生厌倦的一件事情了,那么,这时候你就要给自己找些“不痛快”了。不痛快的产生或出现,就是要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或增加或减少一些东西,在慢慢调节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重新找到生命原有的活力。
有人可以做到自主的寻找不适感,而如我这样的人,只要再生活的压迫下,产生了不舒适的感受后,才会想到眼下该做出一点改变了。有时也会想,如果在生活里的小事中给自己找“疼痛”,而后再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适应了那种痛。那么,经过如此往复的训练,人的耐受能力是否可以大大的提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