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企业的智能化进程,形成“大型企业唱戏,中小型企业围观”的尴尬局面。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试错成本和风险,中小企业如何成功走向智能制造,成了业界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需要深思的问题。
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中显示,中国的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有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的应用阶段;从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由此来看,中国的智能制造仍旧处于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并不乐观的现状。
富士康是昆山中国第一个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的县,正加速用机器人技术替代人工。昆山政府宣传部门称,包括富士康在内的35家台企去年投入了40亿元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通过使用机器人技术,富士康昆山工厂的员工人数从11万减少到了5万,成功减少了人工成本,政府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企业跟着做。
从富士康的案列来看,廉价的劳动力会逐步被机器人所替代。中小型企业员工多以低技术难度的熟练工种居多,而智能化的企业需要管理、技术等多方面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顺利运转,并非一套软/硬件包打天下,可行之解在于内训而非外招。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企业起点和需求不同,中国中小企业建设数字化工厂不能生搬硬套德国工业4.0模式,但要把人才培训放在重要位置,“转型痛点要靠人来解决”。
中清研产业大数据中心一直以全球化视野,关注中国企业发展,注重高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建立育人、用人统一的人才标准体系,搭建教育和产业桥梁,将产业需求和人才教育精准对接,弥合产业界人才需求与教育界人才培养间鸿沟。
中清研产业大数据中心是助力智能制造企业升级发展的最佳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