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会以我自己的经历,后视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更不容易爱上手头的工作?》这个问题,以及如何突破这个困局?
同时也希望,跟我有一样经历的朋友早日跳脱困境,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赚到更多的钱。
1.二种现象
据我观察:
那些工作做得好的人,能够出成就的人,无不是热爱当下的工作。
他们可以沉浸在工作中,就如同打怪升级一样,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而每一次的突破,都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时,会促使他们把工作做的越来越好,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
而那些工作做得不好的人,他们不喜欢当下的工作,很多人又没有勇气更换工作,所以就会花大量的心力纠结对抗,结果是在蹉跎和将就中,将所有的热血念想都磨灭了。
这就是为什么工作做得好的人,越会喜欢,而工作做得差的人越讨厌自己的工作。
2.如何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下面两种途径:
一是向内求:你可以回忆你从小到大做过的所有事,哪件事能让你比别人好,做得快,能给你带来强烈的兴奋感和满足感;
二是向外求:就需要多去尝试一切可能的事,在上学的时候,多参加各类兴趣班,工作后,多接触各种不同的工作。
其实,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
你所喜欢的事,大概率一开始并不很有用,既不能提高成绩,也不能带来收入。
你是做呢,还是不做呢,还有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尝试呢?
这就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父母,就会让他应试尽试,长大后,也会有资本,让他们自由尝试自己喜欢的工作。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好,没能马上带来收益的事就更不会去做了。
小时候,不让尝试各种兴趣班,一切以提高学习成绩为主,成年后,就需要马上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更没有机会尝试了。
除非是运气好,一开始就能够碰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机会微乎其微。
更悲哀的是,他们虽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浑然不觉。
就跟我当时的情境一样。
3.普通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爱上手头工作的原因
我的家境并不好,一切都是从0开始,
当时从事电商的生意,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
只要能赚到钱,能解决我明天生活费的事情,我都会去做。
结果,这个隐患也就悄悄埋下了。
首先,是我没有尝试过,我不知道喜欢是一种什么感觉,所以每次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可能不是我喜欢的,擅长的工作,是不是换一份工作可能会更好,
但是又换不了,越换不到就会越想,也就会更加厌恶当下的工作;
其次,我做这件事,都是因为恐惧而做,为生存所迫,而生意这个东西,肯定有好的时候,也有差的时候,很矛盾的是,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不允许差,不允许做不下去,这个过程中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
结果,就是痛苦,煎熬,精神内耗,慢慢地,我也会在内心当中,坚定地认为,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有机会我一定要换掉它。
综合上面我的经历当中,可以得到下面2个反思:
第一,如果你没有自由地尝试过,一旦遇到困难,你就会心存疑虑,是不是这份工作不适合我,换份工作会不会更好,这样你就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当下的工作中;
第二,如果一件事你因为恐惧驱动去做,大概率你就不容易喜欢上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你爱不上,也做不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普通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爱上当下的工作的根本原因。
4.如何破局?
我也时常在想,如果再让我回到过去,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局应该怎么破?
今天终于有了方法:
一,如果你不是特别排斥当下的工作,应该做一行,爱一行
认识到自己没有选择,不心存幻想,索性就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想尽办法,把经手的每一件事做到极致。
结果,可能是你喜欢上了,又或者赢得了自由换工作的资本。
二,主动让自己触碰恐惧
不是有句话说:你最恐惧的事,应该是你最需要做的事。
你怕什么,你就让它发生,去真实地面对,
大概率你脑子里最坏的情况,不会发生;
如果发生了,那就该怎么应对,就怎么应对。
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当你能够直面内心最深的恐惧的时候,
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了
你将无所畏惧,
有勇气去尝试你想做的任何一件事。
切记,纠结内耗,蹉跎人生!
最后以英国科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文章:
在自由状态下犯错,远比戴着枷锁做正确的事情要好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