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容易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6因素。
❶心理预测“他是故意的!”
孩子的某些行为会让我们以为是故意的。就在昨晚,我在带领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不愿意睡,后来又说很冷,一冷一热怎么怎么的,他表现出来的情况仿佛就是发烧。我首先想的可能风吹玩水冷到了。有些着急,后来他一直说带我找体温表,我看那个精神又不像生病了。于是怀疑他是故意的。
当时我心里在判断他说话的真实性。因为有怀疑的种子,我没有表现的很着急,因为我想,如果我很着急,而他又刚好只是为不早睡找的理由,那我的着急肯定会成为他下一次的故技重演。他肯定会想,只要我生病,妈妈就不会逼我睡觉,也会陪我了。我不想让他得逞,于是在测量体温之后又跟他普及很多晚睡的后果。
如果我们经常性的向孩子妥协,孩子会经常用同样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小目的。
❷心里准备不充分。
有时候,我们没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而是想当然的就对他突然的进行命令,比如说玩的正在开心的时候我们突然让他写作业什么的。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❸家庭冲突的错误解决。
有时育儿观念不一样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争论,处理不当反而让孩子产生情绪。
❹夫妻双方没有齐心协力。
当观念产生分歧时,会出现相互较劲,出现一方处于弱势,处于弱势的情绪也会间接影响到孩子。
❺外界压力带来的负面氛围。
最近我一直考虑一个问题,如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消费观?怎么去解释物品与金钱,人与金钱的关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互相学习。)
每次出门,或者放学回家,孩子总是会说要这个要那个。我经常说的就是:“妈妈没钱了、那个要很多钱、我们每天都要花钱的话很快我们就没钱……”。但实际上,每次我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我都会特别不舒服,一种感觉是在向孩子哭穷,一种感觉是无形中让他以为钱比什么都重要,而且父母很穷。按自己的经历,这样的行为容易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让孩子惧怕以后,让孩子只敢呆在舒适区,不敢做任何冒险的事。永远无法突破自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
所以一些外界压力或者现实问题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一些行为。我们在语言表达上一定要注意用词。
❻家长没能合理的规划孩子的生活。
面对杂乱无序的任务清单,大人都会觉得一团乱,分不清轻重,主次。无法认真专心的去进行。孩子的生活也是一样,如果每天都在没有规律的状态下生活,我们每一次的要求都可能会让他感到烦躁。所以合理规划生活是大人小孩都应该学习并尝试的必修课。
作者提到:“家长越能合理地安排孩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日常生活越协调、越有规律、越明晰,他就越不容易发脾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