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季节,这中间隔着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一、“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让学”是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中谈论教育时用的一个词:“为什么教难于学?这并不是因为做教师必须腹笥宏富,常备不懈。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海德格尔道出了教者与学习者的本真关系:教师不是传输有用的信息,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他自己。作为教学主张的“让学”,其主要内涵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开展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
二、实施过程
(一)学情分析
较为准确、及时的学情分析是“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问题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是“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基础,而学习任务常常由问题来导引。能动学习的主要特征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让学引思”提供了问题解决的契机、时间、空间、概念、工具、操作要领和对外部世界的信念。
(三)协同学习
基于问题设计,依托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开展伙伴间的协同学习活动,是“让学引思”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类的学习与动物学习、机器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特性是“社会性”。
(四)深度引领
要使基于学习任务的协同活动不停留于表面的“繁荣”热闹,而是导向理解、思考、判断的能动学习,最终形成学生相对稳定的学科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提高思维品质,提升思想境界,需要教师敏锐洞察、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策略从浅表理解进阶到深层理解。一是协助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外化和表达。二是引导批判性思考。从培养“记忆型”学习者转型为培养“思考型”学习者,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复杂性和探究的艰巨性,学会概括、解释文本的观点和信息,鉴别信息的真伪,分析论证的逻辑思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矫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教学者和反思者。三是融注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
“四问驱动”教学策略就是用“问”驱动学生思考:启问(提出问题,隐含学习目标)—探问(拾级切入,逐步突破难点)—追问(相互质疑,凸显两个主体)—回问(即时反思,注重总结提升)。“四问驱动”操作性强,便于学生将其内化为学习的策略
三、案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飞天花朵—飞花未落—花落华夏—移花接木”几个环节
《范进中举》张老师在课堂中抓住小说这一文体,通过“观疯之表现--析疯之成因--思疯之启迪”三个环节,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品读细节,挖掘小说多次描写胡屠户的用意,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如何解读中国古典小说,并由胡屠户这一个个体到众生群像,用一个来牵一发动全身。在分析的过程中,张老师给问题、给时间、给平台、给机会、给评价,全方位,多角度的调动学生,课堂上学生们或读,或写,或个人思考,或小组讨论;张老师作适时的点拨:或启问,或探问,或追问,或回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以《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为跳板,推进《儒林外史》整本书的阅读,引导学生去寻找如范进一样深受科举毒害的这一类儒生,由此获得一些启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