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我身边的例子,答案请君体会 。
我今年大一,这个朋友是我的高中同学,是个女生,我们玩得很好,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大一上学期,刚开学没半个月便告诉我她谈恋爱了,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便分手了,我问原因,是她觉着这个男生品行不怎么样,频繁动手动脚的。
然而一个月后,她又告诉我,她谈恋爱了。说起话来才知道,这一个月里,她又分了一次手,不过是这个男生把他甩了。
这两个月,她谈了三次恋爱。
第三段恋情也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不了了之。
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急着谈恋爱?”
她说:“我们学校男生本来就少,不早找就找不到了。”
我说:“这怎么会啊!你这么频繁的分手让别人怎么看你?”
她说:“我知道了,可你不觉着校园里那么多情侣,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吗?”
本来我以为,遇到那么多次垃圾男,她会看人清楚一点,谈恋爱慎重一点,可这学期刚开始,她又谈恋爱了。找了一个学长——是他对她表白的——大她三岁多。
对于这个男朋友,她满意极了,说很照顾她,我觉着她下学期开学过得很幸福。
可是,前些日子,有天晚上她对我说,她喝醉了,男朋友也没有碰她,还让她先睡。
我心里一惊,难道他们开房了?
她说,开的电竞房,但他没有碰我,他真的对我很尊重。
我心想,她怎么这么莽撞啊,才几天就开房了,也真不怕出事,大三岁,万一是个骗子,你说她自己怎么办。
我一边提醒她要冷静,一边感叹:现在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开放,开放是好事,毕竟中国性压抑的时代绵延得太久了。
但我总觉着,好事要多磨,日久见人心,在此之前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护好自己。
在我眼中,这便是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状况—— 快餐式恋爱——为谈恋爱而谈恋爱。
前几日,罗翔在B站直播,说到自己大学考研的时候,多亏了自己当时的女朋友,他接着补充了一句:我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妻子。说罢自己就幸福地笑了。
试问当下的年轻人,有没有奔着结婚的目的,想着未来的日子来审视当下的恋爱的?
大学生总是觉着,不赶紧谈个恋爱好像在人前无光,走在路上都抬不起头来,这难道不是一种畸形的、病态的恋爱心理吗?
不知道从哪听到这句话: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想问,跟坐地铁一样,换了一趟又一趟,这样的快餐式恋爱,跟一夜情有什么区别?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谈恋爱,起码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吧!
为什么会产生如今的快餐式恋爱呢?我把原因归结于下面四个方面:
1 报复性心理:
在初中高中,老师父母都会以谈恋爱耽误学习为理由,拒绝我们对异性的好感,抹杀我们对谈恋爱的向往。
再加上高中学业压力繁重,十几年就等着高考结束上个好大学,也没时间梳妆打扮,能注意形象的整洁就不错了。
猛然上了大学,所有大学都对谈恋爱持一种不否定也不支持的态度,于是校园情侣遍地走成了常态。
他们是真的想谈恋爱吗?
可能是一种报复心理吧。对自己曾经面对的压抑环境的一种告别,对过去压制欲望的一种示威,一种炫耀。
以前不能做的,到大学我要尝试个遍。
2 性压抑的语境:
我们国家,自古就是男女有别,女性稍微有些不合伦理的行为,随意地出头露面,便是不自重;男性一旦随意与女性谈笑,便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流氓。
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大部分还都是娃娃亲,从小便知道自己有老婆,有丈夫 ,但是在结婚之前,二人是绝见不得面的。
科技,经济,文化,在二十一世纪都突飞猛进,中西融合进一步加强,西方伦理、开放的语境逐渐冲击着我们固有的传统伦理。
男女的隔阂逐步缩小,自由恋爱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刻薄体现个淋漓尽致,在中国也逐渐演变成现实。投影到大学生身上,定然没有那么不堪入目,但也有所体现,对恋爱的不慎重,对自己身体的不在乎,对爱情的片面观……
我相信,快餐式恋爱并不是校园恋爱最让人悲伤的终点。
对于恋爱,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实践,我们这代人对“性”的概念任重道远。
3 快节奏时代:
不得不说,快节奏的时代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我们这代人被时代潮流推着往前走。
可是,有很多事情是必须要慢下来、沉下心来、仔细审视的。
比如我学我不喜欢的数学,写一篇好的文章,读一本厚厚的书,谈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
轰轰烈烈不是急急躁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待恋爱,是必须慢下来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样,未经审视的恋爱,也是不值得一谈的。
4 不成熟的思维模式:
大学生思维浅薄且自视甚高,体现在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片面和无知显而易见。都不知道谈恋爱是个什么东西就急匆匆地谈了起来,成就了一段段孽缘和伤心的过往。
还是要看三观,爱好,志向,眼界。再不济,起码算个八字,看看合不合吧。最后,我想说,拒绝快餐恋爱,对抗这个快节奏的世界,对抗无知,我们要清醒。
(如果您认可我的答案,可以点个赞同,让更多人看到这个观点,如果您觉着我有哪里说得不对,请您评论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