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下山后有感山中半日世上千年,上山的我战胜了山下的我,下山的我又越过了山上的我。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元旦假期泡电影院,看了拿奖拿到手软的韩国电影《分手的决心》。戏里汤唯引述孔夫子的这段话。电影故事以峭壁悬崖开场,以海涛怒涨结尾,高山成谋杀现场,大海是自毁舞台。汤唯的角色为孔子的话注解:“我不是仁者,我喜欢海。”
在中华文化的语境中,山静态稳重,水灵动多变,仁者喜欢山,好静,智者喜欢水,好动。说故事手法高明有赖剧本的文化深度,导演朴赞郁利用山海的文化意象丰富了老土的爱情悬疑片。电影结局壮烈如此震撼、喜欢水也像水般活泼危险的女主角如此讨喜,一切近情近理。21世纪是水瓶座时代,乐水的观众会比乐山的多很多。
我的“山水观”和迷信星座的精神一脉相承——美好的心向往之,不好的海马体倾向屏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古人吟诵咏叹、著书立说,至今仍经得起乱世的考验、信仰的筛检。
若非生死悠关非选不可,我会选择乐山。不过,我不是仁者,只是相信“欺山莫欺水”。山难电影看了不少,但是全部加起来都不及一部《铁达尼号》让我活埋在童年记忆里,游泳池池底挣扎上游的阴影张牙舞爪,偶尔闪过心底,自己吓自己。
这些年的行山体验,一而再地让我相信山的宽容、慈爱、温暖。
虽然试过行山,一上一下,有时累得脚趾头都不是自己的,有时膝盖像要送厂保养了,屡挫屡试,山中感官体验太迷人,登高心理建设层层加固,每回下山后有感山中半日世上千年,上山的我战胜了山下的我,下山的我又越过了山上的我。
1月上旬到台北,我第一次走阳明山鞍部、擎天岗。老天给脸,好天气如期赴约,早晨冬日温煦,搭配一阵阵冷冽清风,神清气爽。我和朋友搭公车到阳明山公车总站,想先到游客中心询问登山情报,循着山径路标指引,我们一不小心预先热身,走了一段山路,山间晨光如洗,把岩缝石阶的青苔照得翠绿剔透,风吹起竹林唰唰起舞。直觉告诉我,这一天阳明山欢迎我们入山深呼吸。
于是,把看过的巴士行车路线搁置脑后,乘搭行走山间的迷你巴士。原打算这一天走三个景点,却错过在竹子湖附近的车站下车,直奔计划的第二站鞍部。
我们从鞍部登山口上大屯山。在山脚遇到一名一副轻便登山装备的大哥,他说:“你们要走石阶,不走车道,你们很勇敢。”
我们没有携带行山杖,穿的是旧球鞋,不是登山靴。平时缺乏锻炼的我心想,早出发时间大把,有石阶,爬也爬得上去。
从鞍部登山口起登大屯山主峰约1.6公里,海拔距离约270公尺,山长距离和平地距离不是同等概念,我用少过三小时轻松走完麦里芝蓄水池12公里树林步道,富士山第五站到第七站不到5公里,则用了半天。
鞍部坡度约30%,石阶步道保养得很好,但高低错落很磨脚力,难怪官网介绍这个步道有难度,吸引我押注的是句子后段“但一切都是值得的”。每隔一段路程右边都会有路程标识,像是鼓励登山者,登顶在望,继续加油。
步道是在日治时代森林防山线的基础上改建,两旁种植了比人还高的箭竹,走到一半路程时,已习惯时不时大风吹怒涛卷竹箭,一派呼朋唤友要开打的声势,身前身后风景如幻,十分武侠意境,走得上气不接下气,仍忍不住漏气也要哼起儿时学的第一首武侠剧主题曲“独自在山坡/高处未算高/命运在冷笑/暗示前无路/浮云游身边/发出警告/我高视阔步……”
少过90分钟,我们抵达大屯山主峰。中午时分没有大屯夕阳,云雾萦绕,也看不清大屯云海;山峦起伏,远处的淡水河宛如巨人散开的衣带隐隐若现。四肢充分劳动后,美景配午餐,仅三文治和清水已让人感念健康活着的恩典。
下山往擎天岗路上,谈到还会再攀一次鞍部石阶吗?第一次登是勇敢,同一座山再登是憨居。人生有涯,挑战没有体验过的高山,闯荡未知的山径,好奇心和胆识才养得肥壮。倒是擎天岗会再访,二游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