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武志红老师的文章,说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两次。
如果孩子从小被鼓励做他自己,便会导致他对父母的背叛,也就是叛逆。
孩子的叛逆常常被家长误解,觉得是一件坏事,其实那不过是孩子在做他自己。
如果一个孩子过于听话过于顺从,绝对地忠诚于父母,那意味着孩子的生命被裹挟在父母的空间里,他们没有自己的空间。
所以孩子的叛逆可以被理解为孩子的生命力,每个小孩都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个是一岁半到三岁,这个时候孩子会说,不,我来。不让父母控制他们,不接受父母的安排。
第二个叛逆期也就是我们都熟悉的青春期。
由于体内迅速发展的荷尔蒙,加上他们心智的不成熟,很容易显得躁动不安。他们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他们无限放大自己的力量。但是其实不成熟的他们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想以儿时那种的高压的姿态来对付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歇斯底里的爆发,反抗。
老师说,这两个叛逆期都是孩子在积攒力量,为了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非常地重要,也就是三岁之前。孩子的叛逆如果被打压,他就会与妈妈建立超粘稠的关系,严重依赖,那么孩子的生命力就被闷住了。反之如果他能够被鼓励支持,确信他可以做自己,那他的自我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直到第二个叛逆期结束,一个人就进入了成年,真正开始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
没有给孩子叛逆与冒犯的机会,就不会有生命力挥洒的空间。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不能够很好地做自己。
所以老师的观点是,作为父母,请允许自己的孩子叛逆。
给予他我们足够的信任、陪伴与尊重,不要抑制他们的天性和创造力,让孩子去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我觉得,之所以孩子会给我们一种过于强烈的叛逆的感觉,那可能恰恰说明我们对于孩子的天性太过于压制了,或者没有搞清楚孩子的诉求,或者没有找到巧妙应对的办法,是时候好好地反思自我了。
本人家里也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有着深切的体验。
也曾迷茫困惑无助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解救而不得要领被另一半简单粗暴地否定过,好像周围的人,那时都和我站在一边,针对的都是孩子,都觉得这个孩子太过分了,他就应该受到惩罚,所以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我们父母更加地变本加厉,狂风暴雨……
家不再是安宁温暖的港湾,而是浪尖上飘摇不定的小船。。。
但是一次次斗争下来的结果,并没有把孩子改造好,反而把自己气得不轻。
那个在我们看来六亲不认了的小孩,大概也被我们伤得面目全非。
后来,跟着一些心理学或教育方面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上重新审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常常是父母的修行太浅,脚步太慢,无力应对孩子突飞猛进的变化。
就我们来说,感觉小时候还是给了孩子一定的自我空间,遇事也比较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的。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在以权威压制孩子。
那时,孩子小,无力反抗,只能服从。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这种权威开始被挑战,被质疑,被削减。
最终,在我们的一步步退让之下,孩子一步步安营扎寨。
哦,孩子是在用叛逆不羁来争取属于他的地盘,来宣告他的独立,他的成长。
来告诉我们他长大了。
我们只有一步步退让,孩子才得以突破牢笼,破茧,成蝶。是这样吧。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家们,他们说的是对的。
我用自己学到的理念,积极调整,修复残破的内心,渐渐捋顺我们的家庭关系,建立起和孩子的边界感,我们的小家庭,渐渐回温,越来越和谐了。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也说道,对于叛逆期的孩子,首先要学会理解,学会倾听和正确的交流沟通。
同时要有耐心,真正了解孩子的障碍和需要,多给予孩子爱和认同。
尽量避免去作负面的误解。越误解越叛逆,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生活中要多给予正面反馈,你越能看见他理解他包容他认同他关爱他,看见他的积极面和闪光点,他就会越加光彩照人。
想想能陪伴孩子的时光,已经不多了。转眼他就会长大,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去。
最后,用龙应台的话来收尾吧: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为人父母,一路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