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走过3个国家:越南、以色列、巴勒斯坦,而今年只去过两个国家,旅行量不饱和。
趁着静谧清晨,规划一下明年的旅行。
很多人说,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看到什么,而是领悟到什么。
就如读书一般,虽是眼睛向外看,但本质上是朝内观。都是在跟外物寻找共鸣点,从而为心灵找到突破口,实现身体力行的结果。
“旅行可以唤醒沉睡已久的潜能,感官变得特别敏锐,比平时的生活多了游戏和幻想成分,也提高了对痛苦和不适的忍受程度……唯有摆脱平日熟悉的环境和惯常能影响自己的人、事、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才能清楚地理出以后的人生方向。”———《旅行,重新打造自己》
庞贝克说:“很多时候,出国旅行的人带了太多不该带的东西——我指的未必是衣服,而是指过多的期待和刻板印象。”
换句话说,旅行的时候,不要带着旧的思维框架去,否则你只是身体出去而已,脑袋还留在原地,那就失去旅行的意义了。
入乡随俗,要把自己当作当地人看待,进行后天混血,保留最好的基因优势,使灵魂产生质变。
李欣频老师说过:“电影是静态的旅行,坐在椅子上就可以神游四方;旅行则是动态的电影,不停地移动身体,连续捕捉画面和剧情。
平时雾里看花找不着根源的很多问题,也许在依着车窗看风景的某个瞬间,你就想明白,原来该干嘛,不该干嘛。
那么,旅行于我而言,就好比全身穿过X光机,透过流动的血液,看透人的灵魂,也能助我看透生命的本质。
我不知道,一次旅行能否让你卸载所有游戏,能否让你不再大声呵斥他人,能否让你毫不犹豫换工作…
但旅行的作用在于,把自己放在一个陌生环境中,跟周围的人和物没有利害关系,让我们能够无所顾忌地探究自己的内在,既不贬低,也不膜拜。
生命尽头普鲁斯特、戴维·梭罗和村上春树长期过着与人保持疏离关系的生活,所以他们特别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懂得怎样才能让自己高兴。
我敢打赌,当你在没有尽头的州际公路开车时,在海边看着丹阳初升时,在郁郁森森的森林里野餐时,一千个一万个点子会从你薄薄的脑壳里钻出来。
这些点子最珍贵,它们是把你指向更高级人生状态的路标。
当年马老师跑去美国旅游,看到人家发达的互联网后,立即决定回来搞电子商务。当我们生活在现实太久,止步于“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旅行却能让我们跟理想中的自己对话,让我们能够“因为相信而看见”。
旅行,不过是一个点亮自己灵魂的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