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系统思考: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系统思考: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作者: 陈思杰_第五项修炼_系统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20-04-13 11:00 被阅读0次

    相信大家都听过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鲁迅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联络了许寿裳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筹办文艺杂志。不久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来他写了大量的杂文和小说,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现代文学作家。

    读了《呐喊》的自序,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因为里面不仅写了作者写书的缘由,也记录着作者在人生中重要节点的思想过程,鲁迅青年时的梦,串成了《呐喊》的自序。

    在这篇序文里,“医病”的问题,成为作者用于表述过去的一个基本线索。首先是为父亲买药医病,结果,“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接着是上日本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决心“求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但作者看到的“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麻木的神情”的一群中国看客。作者从这群看客的身上,看到不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精神上的病症。作者由关注身体的病痛到关注精神的病痛,展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进程。这一思想转化的进程,对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从艺术表现上,作者思想的这种转化,又仅仅是通过并不曾为他人所注重的几则小事的表述来实现的,这显示出作者准确、精到的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这篇序文里,作者并没有回避自己曾有的犹疑和孤寂,体现出了坦荡率直的艺术品格。而作为一篇序文,作品又恰当地提示了他所以要作小说的缘由:“铁屋子”作为作者对传统中国社会的象征,它既显现了鲁迅深居其中的寂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它的决心。于是,“呐喊”就成为作者从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鲁迅既是要唤醒铁屋子里的人们,也是为了给先行者们鼓劲,给他们慰藉,告诉他们:鲁迅与他们同在。从集子中所收作品看,也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一段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唤的特色。

    在Jason看来,鲁迅弃医从文,也是一个系统思考的案例,对于当时中国的问题看的更加清晰,症状解是救助病人的肉体,根本解是救治人们的精神,也是我们系统思考中的舍本琢磨,更多找到了更本解的做法。

相关文章

  • 系统思考: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鲁迅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感受到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

  •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突然间想明白为什么鲁迅会弃医从文了,按教科书上的说法是,鲁迅意识到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而在精神,即便医术再高明也救不...

  •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细菌学课,教师讲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

  •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

  • 太宰治笔下的鲁迅是这样的...

    也不知为什么,年少时第一次看鲁迅的简介,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弃医从文。 那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呢?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

  • 动摇

    鲁迅弃医从文 冰心弃医从文 我要不要这样 低学历大梦想 206块骨路漫漫 上肢下肢头颅...

  • 从普通医学本科跨专业考上985硕士,我只用了一个月

    -1- 我从小爱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学学了医,在效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之后,我弃医从互联网。我和先生最后选择的道路看...

  •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杨文医生被害去世,实在是让人痛心。 关于这件事情,我能想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更多的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选择学...

  •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说“从医无法救国”,但鲁迅从医的原由,就是因为,自己觉从医可以救国,救民,可他为什么又放弃了从...

  •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作者:鲁迅 看书时长:30分钟 看书内容:《呐喊》——自序、《狂人日记》 看完自序大概明白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系统思考: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kw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