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学校的大多数课程,要在一间物理意义上的教室落地和呈现,也有相当一部分课程,要在非传统意义的教室里呈现,这个教室可能是一间功能室,也可能是操场。但它必须满足这些条件:一个知道要教孩子什么内容、达成什么目标的老师,一些具体细化可操作的教学内容,几种让教学和学习变得简单有趣的方法,师生双向奔赴的热情与期待。
离开了教室,教师这个行业便丧失了他的价值。教室里没有课程,便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传统意义的课程,在课程表里,通过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师、传统的课程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心智水平。以前教室是孩子的全部世界,现在全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或呈现方式,只有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学生的心智水平,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一所学校的发展和突围,不外乎这几个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课程。这些重要因素和他们之间的互动模式,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改变,即便有充足的时间,大量的培训也不能够足以洗脑。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固化的家庭教育模式、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家长都是成年人,我们趁早打消改变他们这个念头。那到底该怎么突围呢?我认为一是改变课程,而是调整关系。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想减负提质增量,必须首先调整学校的课程架构。根据现状,首先可以调整的时间段是延时服务时段,这个时间段没有打破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更重要的是没有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文化和教师团队的整体认知。社团,是改变学校课程体系的最牛法宝。但有价值意义的社团,绝对不是花架子、看热闹和走过程,它必须能够让师生共同成长,让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在校园内完成,让学校朝向特色发展。
教育中有很多关系,它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包括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好的关系大于好的教育。学校决策者、教师和家长,要在创建氛围和经营关系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
目前,课程和关系都是我校面临的最大挑战,突围,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春天已百花开,看准目标勇往直前,心之所向,就是诗和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