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的太原,没有下雪。
下了班,走在这个华灯初上的城市,没有雪的冬天依旧很冷。车很多,人很多,行色匆匆,路过一扇半开的窗户,油锅的“滋滋”声里尽是烟火气,闻着又香又暖。继续往前,深呼吸,冷空气直往心口钻,内心肿胀,想说的比能说的更多。
窗外那些亮着灯的“格子”里住着故事。
他们都带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来到太原这个城市,生活、工作、打拼,忙忙碌碌,与生活周旋,又被生活流放,继续写下新的故事。
郁东,一个故事的收集者,用他的歌把生活唱在了太原里。
《在太原》其实很简单
2018年底,郁东的《在太原》火了,这个讲故事的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故事的最初,16岁的郁东,爱上了摇滚,带着一把吉他和一个梦想,凭着以热爱为名的一腔孤勇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2007年,郁东来到了太原,大概他自己都想不到,他和太原的这个故事一写就是十二年。
郁东在接受山西省原创音乐促进会采访时提到《在太原》这首歌 “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我十二年生活的缩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2018年的夏天,与三五好友相聚的酒后之作。讲述故事似乎是简单的,但生活却不简单。2007年为了对音乐的进一步学习,郁东只身一人来到太原,一边打工,一边做音乐,逐渐融入太原本土的音乐圈。从2012年开始做街头音乐表演,2017年写出了第一首原创歌曲《再见2017》,一直到现在。“十五平米的房子一住好多年”,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困难和艰辛,生活的故事只有写的人清楚。
在谈到生活状态时,郁东还是提到了一个词——“简单”,从服装店到乐队彩排、演出,郁东的生活除了工作就剩下音乐。
热衷简单,选择纯粹。
纵歌出走,归来已不是少年
人们总爱问一个问题:现实和梦想该怎么选?
我们是这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生似蜉蝣,但作为独立生命体,我们不甘麻木,不愿被摆布,挣扎、彷徨、徘徊、抉择,生而为人,不愿妥协。
“那时的我们还不谈成家立业,约好的酒一直喝到凌晨两点”,
与山西省原创音乐促进会的采访中,郁东在提到这句歌词时有颇多感慨。纵歌出走,归来的已不是少年了。曾经那些不谈现实只谈梦想的少年早已辗转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再多不甘都偃旗息鼓,梦想?心痒难耐也一笑作罢。
在不得不谈现实的年纪,郁东依旧选择着唱自己的生活,用最纯粹的方式,守护音乐的梦想。唱最接地气的民谣,讲最简单纯粹的生活,写最真诚的故事。
把生活唱在太原里的郁东,仍是当初那个纵歌出走的少年。
民谣要回归生活,回归现场
“不论生活、工作还是民谣,认真是我的态度。”
是认真,让故事更加动人。
在回复粉丝的评论中,郁东写道:“致力于民谣回归生活,回归现场。” 在与山西省原创音乐促进会的采访中,郁东提到“我写不出什么华丽的词句,只会写生活给我的,简单、直白,但也最扎心。”郁东对音乐,选择了以最赤诚的态度记述生活的鲜活,让民谣回归生活。作为一个收集故事的人,他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自己的、朋友的、那些到了深夜才亮起灯光的“格子”里的故事,用最诚实的态度,面对音乐,谈论生活。
也正是这种为了热爱的真诚,为了高品质的音乐,为了让音乐里的故事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听众面前,郁东坚持街头表演的形式,让民谣“回归现场”。不论是2016年开始的跨年演出还是“365计划”,郁东一直在坚持。从2012年开始,郁东一直坚持和乐队一起进行街头表演,为来往的行人唱一首生活的歌。郁东把街头表演笑称为“出摊”,但在最开始的“出摊”却是没有观众的。在街头表演,观众没有针对性,民谣的表达方式在那个时候依旧是“小众”的,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故事,没有了读者。在坚持和放弃的挣扎中,生活又那么看似轻巧的把希望放了进来。一次“出摊”的过程中,郁东发现自己还没有开始表演就已经有路人等在了一旁,盯着他调试设备,眼神里有好奇、探究、期待。
这个收集故事的人,第一次被自己的故事感动了。
郁东,用他的认真为故事写下“腰封”。
听者的故事是我最大的收获
“我不太理解‘粉丝’是什么意思,我更喜欢把这些听众称为‘听者’”。
郁东用民谣记录生活,把故事写给了“听者”。
在坚持音乐的十二年来,郁东遇到过挫折,也收获了许多支持。家人从极力反对到理解,再到倾力支持,一路同行的乐手,也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而最大的收获就是来自“听者”的故事。
郁东用他的歌唱出生活的写照,给那些披星戴月的匆匆行人心灵的慰藉。而这些听者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郁东,在演出现场,在评论留言中。而这些支持、鼓励或是故事又重新给予郁东力量。
用生活置换生活,用故事解读故事,郁东用《在太原》唱出了自己的生活,唱出了那样一群人的过往。
郁东把生活唱在了太原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