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送儿子上学回来路上一直循环着听一首歌曲,到家了还不舍得关掉,边听还顺带着跟着唱,即使完全跟不上调,内心想着,得赶紧关掉,还有事要做,行为却是再听一次,听完再听一次,就这样拉扯着。
顿时想起最近在看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采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用一个烦恼不己的青年通过与哲人对话,了解了阿德勒思想之后整个人变得豁然开朗这样一个故事。
哲人主张: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而被诸多烦恼缠绕、矛盾丛生、根本无幸福可言的青年则不接受这种观点。
于是文章是由哲人与青年对话辩论展开。
青年认为:在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提倡原因论。
哲人认为:阿德勒心理学考虑到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提倡目的论。
青年认为:他有位朋友多年躲在自己房间闭门不出,他想要出去工作想要改变自己,但是,他害怕出去,只要踏出房间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所以,青年想也许是因为他和父母关系不和或在外受到欺辱抑或娇生惯养所导致的。
哲人认为:青年人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事情顺序正好相反,正是因为朋友不想到外面去,才制造出不安恐惧情绪。
接着又讨论了一个问题,青年说:哎呀呀,先生您可真是带着温和面具的可怕的虚无主义者啊。
如果按照书中目的论思路,我不想关掉音乐并不是因为有多想听,而是因为不想做接下来的事才故意拖延。
哈哈哈,有点意思,我很好奇,最后青年是如何一步一步破除内心困扰,豁然开朗的。
读《被讨厌的勇气》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