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阅读
阅读人人都会,为什么要专门去学习“如何阅读好一本书”?
这是在于目前很多人都受到过多信息的干扰,甚至是阻碍了思考。究其根本是我们接受了太多经过“设计”的信息,长期直接吸收经过整理的信息,会渐渐的造成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丢失,也就是理解能力的缺失。
也许你会说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帮我们节省时间了吗? 不可否认这一点,但你是否需要静下来想一想,姑且不论这些经过“设计”的信息正确与否,只问一句,如果没人整理输出你需要的信息的时候怎么办?下面就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内容做一些分享。
阅读的四个境界
本书作者把读者和作者用接受和输出来做比喻,认为接收的程度与阅读的主动成正比,阅读主动性越高,效果就越好。还有阅读的层次越深,对于主动性的要求也越高。
阅读可分为四个层次的境界,这四层境界是渐进的,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征。
首先阅读的第一层级境界叫做“基础阅读”,就是认识字,能知道每一句话在说什么。这些基本上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
第二层境界叫做“检视阅读”,其特点在于强调时间。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区别于基础阅读,还得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含的部分”以及“分类”。
第三层境界称为“分析阅读”,重点在于如何把一本书吃透。但是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去精读,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第四层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叫做“主题式阅读”或“比较阅读”。这个时候我们要读的不是一本书,而是同时阅读某个主题的多本书,甚至需要架构出可能没有在任何一本书里出现的主题分析,这种方式非常复杂单页非常有效。
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
作者给阅读下了一个定义“真正的阅读是通过独自死磕文字,让理解力逐渐变强而达到自我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
基础阅读能力大多是我们在儿童时代已经完成的事情,当完成“认字”,“增加词汇量”到“对句子的理解”的学习过程,也就完成了基础阅读的能力。
检视阅读才算真正的开始阅读,本书中作者将检视阅读分为两部分:“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1.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用最少的时间找到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然后再从目录里挑几个你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来看看,最后一步就是把书打开随便翻翻,随便挑一些阅读一下。
这样你就大概能判断:这本书大概说了什么?值不值得继续读? 如果有了明确答案,那么就完成了检视阅读的第一把部分。
2.粗浅的阅读
这部分重点在于“不停顿”,哪怕读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的东西的地方。即使你只读懂了书里的一小部分,但也没关系,请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已经读懂的地方,已经读懂这些很棒了,毕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是学会阅读的前提。
速读的技巧
检视阅读是要求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了解一本书,那么速度必不可少。介绍了德国作家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所介绍的技巧。
第一步,找出一本书,借助手指,之间指着要读的地方读,通过强行地提高手指移动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在你理解的基础上速度越快越好。
第二步,连续阅读三分钟,并且记录下三分钟共阅读了多少内容,进行标记。
第三步,再次阅读这些你记录的内容,把手指的移动速度加快,需要在两分钟内完成阅读。
第四步,你需要重复上一步的操作,但是要把速度提高到一分钟,这时候你的阅读速度已经提高了三倍,还要不断练习从而让自己适应这个速度。
目标是每分钟阅读字数900左右,摆脱“默读”即脑海里呈现的不再是声音,而是信息本身,“读书”变为“看书”。
什么样才是好读者
主动阅读:你在阅读是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去尝试回答问题。四个基本问题:
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
你需要想办法找到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从属的关键议题。
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
你需要了解作者的特殊观点。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掌握阅读艺术的精髓在于不断的提出问题并尝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可以以笔记的形式来对待这些问题,你需要把答案写出来,因为逼迫自己表达是主动思考的重要形式。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