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交、私域、会员
9102年了你搭建你的「私域流量」吗?

9102年了你搭建你的「私域流量」吗?

作者: 自由光新媒体研究社 | 来源:发表于2019-06-22 18:09 被阅读9次

最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讨论【私域流量】

俨然已是2019年微信生态最潮的话题了

一位朋友甚至说

这段时间遇到搞微信生态的同行,

都要先问一句:“你是做【公域流量】还是【私域流量】的?”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有哪些价值?

是否只有电商企业才需要经营私域流量?

顾名思义,私域流量就是「属于自己的流量」。

但这是一句废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流量是你的,也是 BAT 的,但归根结蒂是 BAT 的。

除非你做的是独立 App。

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我们首先排除独立 App。

既然我们只是流量的使用者,那么这样定义私域流量更合理:「重复使用,无需额外付费的流量」?

01

私域现象:完美日记

除了最常见的教育行业在玩私域(朋友圈学习打卡),其实消费品品牌也悄然入场。

举个例子,从2018年双11线上大促突围而出的“彩妆黑马”完美日记,就在去年玩起了私域流量。

外面人只看到完美日记的小红书运营和微博粉丝营销,但却忽视了完美日记利用私域流量的「小心机」。

比如,完美日记在广州开了两家线下体验店,每天人流量2000+,每位柜姐除了是行走的收款机以外,还引导到店的顾客加一个微信号为好友。

不仅是线下,在线上下单后,当买家收到产品的同时还会收到一张微信二维码,有一些福利引导买家加微信。

当我加到这个微信号时,本以为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客服微信号,结果发现是一个小IP,叫小完子。

小完子竟然有一个真人形象担当,就是这个小姐姐

她的朋友圈精心运营,一天2-3条,仿佛就是一个喜欢化妆的女生的日常。

这哪是客服号,不如说就是在培养「素人博主KOC」

KOC(Key Opinion Customer)是最近很火的另一个词,素人博主不像KOL有很大的流量,KOC像是你信任的朋友,她可以影响你买买买。

从小完子的自动回复可以看出完美日记设下的各种引流运营手段。

小完子拉我入了社群以后,社群里每天都有活动,例如促销、节日抽奖、直播等等。

最可怕的是,小完子还拥有自己名字的小程序“完子说”,打造私人美妆管家。

如此一来,也许原来完美日记在线上投放只能获得用户当场的一次冲动下单。

建立私域流量以后,“完美日记”通过朋友圈、社群可以反复触达顾客,用直播、大促、抽奖等各种方式形成转化或复购。

02

私域的本质是什么?

你以前的通讯录

私域本质是什么呢?说得大白话一点,就是那群你可以反复“骚扰”,反复推销安利的人。

其实私域这个概念并不是新出来的,你还记得以前社交媒体还没普及的时候吗?

那时候的私域流量就你客户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邮箱或家庭地址。

你想要联系他们的时候,就可以一个电话打过去,或发短信、发邮件,甚至往他们家寄样品。

你还可以多次给他发不同的广告,实现「多次利用」,例如买完你推销的牙膏,还可以再买你的枕头。

所以说,过去互联网没普及的时候,你的通讯录≈私域流量。

以前这块被称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记录各种客户的数据、联系方式,逢年过节给你发发短信打打电话来促进你下单的。

CRM的形式随着互联网、邮箱、电话、微信的出现,也在不停的演变。

比如在美国,许多CRM还是通过电话、邮寄和电邮完成的,但在中国,社交关系大多发生在微信上,于是了也诞生了整套微信的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微信刚兴起的时候,品牌会用服务号来绑定会员信息,帮助企业运营。

但后来发现服务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人力运营成本也相当高,需要至少1个小编定期更新。

但现在,像刚刚的完美日记的例子,你可以通过塑造一个人物设定来打通CRM系统,从朋友圈互动和跟窗口聊天中推荐产品。

这样的交互更像和朋友在交谈,感觉亲切。

一份腾讯和BCG的报告显示,许多线下门店的CRM自从从传统的电话+门店+短信转到社交私域运营,有效互动客户数量可以翻1.5-2倍,沟通效率提高3-4倍,单次平均互动时长提高2-3倍。

原来需要打电话跪求对方才能跟你聊几句,现在只要发个朋友圈就能让对方主动找上门。

从原来「打500个电话,20个有反应」变成了「300个好友,30-50常互动」,从「每次打电话没说几句就挂断」变成了「时间灵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样」

所以私域又不同于以前的通讯录,它被赋予了人格,是从流量思维转型为用户运营思维的标志。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户关系。

用户相信你,愿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关心她,觉得你是一个懂她的人,而不是一个冷血的机器。

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有血肉、生活、感情的专家+好友。

那微博、小红书、抖音、公众号这种,我也有自己的粉丝和阵地,算私域流量池吗?

算又不算。

拿微博举例,虽然我也可以积累我的微博粉丝,但其实微博流量分发很大程度还是掌握在微博的手里,所以并不完全算得上「私域」。

而微信公众号,其实也不算私域,很多人的公众号真正的活跃粉并不多,打开率低于1%,这样的用户其实根本无法主动触达,也不算私域。

我称这些为「混合域」。

03

私域流量为什么火了?

因为公域流量太坑

私域这个词为啥突然火了呢?因为它对立的是「公域流量」的衰退。

公域流量顾名思义,它是公共的流量。

说到公共的流量你第一个想到什么?百货商店。

每个人都去过百货商店。百货商店最大的问题是,它看似流量很大,很多人经过你的店,但实际上然并卵。

公域流量看似很大,但需要你费劲心思去让别人在这里停留,消费。

所以大批量品牌每天都要变着法子,打折,促销,搞活动,就为了在人流最大的几天去分一杯羹。

商家越来越发现,这些公域流量自己不可把控,不属于自己,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们目前商业环境里类似于百货商店这样的公域流量平台还有很多。例如线上公域流量平台非常典型的就是淘宝、天猫、搜索、或是信息流广告等。

随着线上竞争越来越激烈,每千次曝光越卖越贵。

淘宝2013年的获客成本还是30元/人左右,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暴涨到了250元/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都希望拥有自己真正能控制的一片流量池,想触达的时候就能触达,还能多次转化和复购,「私域」因此呼声渐高。

还是回到之前百货商店的例子,如果用私域流量做,会是什么样?

假设每天针对那些经过你咨询的150客户,柜姐可以对他们说:扫码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我送你一个小样品,你还可以看我的朋友圈,里面有其它顾客涂完的效果哦,晚点再决定要不要买。

于是这150人虽然当场没有下单,但是她们接下来的7天内会陆续刷到柜姐各种精心设计的朋友圈,例如其它客户的上脸效果,促销等等,默默也下了单。

不仅如此,后面有新产品的时候都可以反复用朋友圈触达到他们,反复引起消费。

所以在公域流量日渐变贵的当下,做好私域,不仅仅是对已有用户的运营,也是对潜在客户的触达和运营。

04

私域流量应该怎么玩?

大小公司都应该尝试

很多人认为,私域流量的玩法,只适合体量小的初创企业玩,体量大的公司完全无法运营,其实不然,无论公司大小都可以玩私域。

目前私域流量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购物助手,通常适用于销售端,百货商店, 柜姐等等。

这种顾客群体较为广泛,适合注重性价比、高频次购物的消费品。

第二种,话题专家,适合有非常明显特征的消费群体的运营,这个群体具有共性需求且组群意愿高的特点,如“专业性/生活方式”的品类。

第三种,私人伙伴,通常适用于客单价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业。忠诚顾客价值高、具备较高私密性,并且个性化要求较高。

而大公司则可以为消费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伙伴。

私人伙伴给予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成为客户生活中的一部分,给予专属的建议,你就是客户的个人搭配师,营养师等等。

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业应该采用的是这个形式对用户分层管理,分配1对1服务,建立线下的高端体验而不是直接拉社群。

05

私域流量的盲点

收割VS培养

私域流量在今天被广泛讨论

尤其是在「泛电商」领域的火热

意味着流量红利的枯竭

互联网行业已经到了需要精耕细作的阶段。

零售、外卖、生活服务等「泛电商」企业都急需打造私域流量池。

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

微信生态是经营私域流量的极佳选择,

尤其是小程序的出现。 

当企业通过分享、广告等方式从公域流量获取到新用户后,

微信提供了以首页下拉为代表的多个入口让用户可以再次回到这个小程序;

而在传统的电商平台中,

用户可能迷失在品牌推荐、

商品推荐的汪洋大海中,

再也不能再次光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102年了你搭建你的「私域流量」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pv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