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净亦
坐落于江西省宜丰县北部洞山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祖庭,为创始人良价大师驻锡之地。早在公元840年就有日本瓦室能光、朝鲜利严等和尚在洞山长住,使曹洞佛法传入日本及朝鲜。
仲夏,与友一同游洞山,但见古木参天、藤蔓环绕、兽走鸟跃、鸣泉飞瀑,景致美不胜收。绕山而上,于空阔地带得见一寺,名曰普利禅寺。
据记载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良价云游到洞山,在此募邑民雷衡之地建广福禅寺,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都属寺院所有。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间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年),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今葛溪,洞山禅寺前)之上建起一座单拱石桥--逢渠桥。洞山寺宇自唐末宋初就形成规模。
历经朝代更迭,禅寺几经兴废,1983年9月,普利寺被列为宜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普利禅寺复建工程全面启动,寺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实际复建后普利禅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如今依山傍水的普利禅寺由山门、昆灵殿(又称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法堂、藏经楼、祖师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组成。
在寺庙前的水塘拍摄时,与在此禅修的几位居士偶遇,攀谈间得知这里是禅修的绝佳之地。
伴着雾霭,我们走进寺庙,一睹它的风采,新建的寺庙主体与后山的老房子交相辉映,蜿蜒的虬枝见证者这一方净土的衰与兴。遥望后山上的良价禅师的真身墓塔——价祖塔,恍若回到了当年良价初到洞山的葛溪,正当要渡过之时,忽然发现水中自己的倒影若隐若现,于是彻悟“只是这个”的禅意,他当即作偈,颂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正是有了当年良价禅师的了悟,才让这一方土地成为庄严净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