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以同样属于低级别的安全需要作类比。
安全需求,包括要求社会环境安全、生命财产得到保护,摆脱失业的威胁、生活有保障,病有所医等。
当生理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人们最需要周围是一个可以预料、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不存在威胁生存的因素,没有混乱、没有恐吓、没有焦躁等不安全因素的折磨。
安全需要是个体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心理驱动力,也是个体生存和延续的重要条件。人们都喜欢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而不喜欢在陌生、未知的环境中时时接受挑战。
一旦我们感到自己受到身边事物的威胁,很容易延伸到整个世界、一切事物,把所有都看作不公平或危险的,而变得紧张、彷徨不安。
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很可能因此而不相信这社会,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很容易自暴自弃,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就连动物也是如此,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连进食,产蛋,抚育后代等底层需求都会受到抑制。
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社会建立了许多保障机构用以保障安全。而一个组织为其成员所提供的福利措施,大都与此有关。
《这是你的船》几乎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只有一名军官的家属即将临产而又面临一场重要演习时,作者冒险批准了这名军官的假期,并以此为荣。
实际上,美军在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满足官兵安全需求上可谓下足了功夫,超级舍得投入。
《跟着美军上战场》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位二次入伍的军士长,已经46岁了,参军前已是纽约华尔街花旗银行的企业公关高级经理,收入不菲,生活体面。
他之所以敢去阿富汗打仗,是因为美国法律规定,他在阿富汗服役完毕后,花旗银行必须给他恢复原来的职位,给予他去服役前相同的待遇,而且不得以任何借口解除与他的合同。
因为事业的稳定预期,他可以安心训练,专心打仗,不用在训练时想着转身后剧变阵痛的事情,不用在杀敌时想着退役后无处安放的问题。
《西点军校的领导力》的一位作者,是美陆军的领导,一名下属境外作战,妻子马上临产却无人照应,他动员自己的妻子去照顾,并借助美军家庭支持计划,联系社会和民间机构协助,使部属妻子生产期间得到很好的照料。
军人家庭的支持是士兵精神动力的源泉,家庭的安定是军人安心服役和参加作战的基木保障,美军1965年起便开始实施“家庭支援计划”。
美国防部下设“军事家庭准备委员会”“军人子女教育中心”,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在转学和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向军人家庭提供教育、贷款、住房、搬家安置、医疗保障、旅行和购物等全方位的优待。
美陆军开展“婚姻拯救行动”,投巨资帮助前线归来的官兵密切夫妻感情,巩固军人婚姻家庭。举办学习班,讲授夫妇相处之道和沟通技巧,为出现婚姻危机的夫妇提供心理辅导。
这些工作,无疑是地基性质的基础工作,润物无声,久久为功,阿伯拉肖夫之所以可以专注去创造、去发挥,去施展自己的才华,离不开这些力量的支持。
现实矛盾无法解决,生病治不了,家庭顾不了,转身无退路,你跟他讲觉悟、讲团结,讲奉献,讲积极性创造性,即使天花乱坠、口生莲花,也必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刚到单位任职时,得知一位部属,父亲生病去世没两年,母亲又患上恶性肿瘤,更要命的是,他也得了慢性肾炎,需长期住院治疗,三十岁了,还是孤零零一人。
当时,他正医院照顾母亲。知道这一情况,我心中很是不忍,主动打电话安慰一二,没等开口说两句,他在那边已泣不成声,久久说不出话来。
每每部属遇到生病住院、家庭变故、涉法纠纷等等矛盾困难,急需帮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声声哽咽,提醒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去解决。
这类事情,往往是小概率事件,涉及少部分人、少部分事,大多数人是旁观者,然而,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我们怎么处理,处理得怎样,很容易形成兔死狐悲、振奋人心的扩散效应,影响下级对上级的信任感,个人对单位的安全感。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当自己遇到越不过的坎,翻不过的山,我们希望上级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作为领导者,就应该将心比心、身体力行,按照期待上级的,去对待自己的下级。
这样,不敢说尽善尽美,至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