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0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1][2]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3][4][5]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6][7][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为“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不得不说的周礼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西周王朝的国都是丰京和镐京,在历史上一起并称为“丰镐”,周公制礼作乐由丰镐开始。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是《周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载:“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於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周代的礼制。
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周的描述
《大雅·文王》中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是古老的邦国,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这被后世的很多的开国者所引用。周公旦通过对父亲的追思,思考周朝的治国理政。姬昌通过五十多年的奋斗,使一个身居陕西关中的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与商王朝抗衡的强国。
周建立以来武二王图治,成康盛世,人民安居乐业,盛世太平,一片繁荣景象。而到周厉王烽火戏诸侯以后,他的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诸侯反叛不断,周的江山岌岌可危。
【周的先祖】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姜原是有邰氏的女儿,也是帝喾的正妃。姜原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喜悦,就试着踩上去,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十个月后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利,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牛马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很神奇,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由于开始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为弃。
弃小的时候,就很有远大志向。他游戏的时候,喜欢种植豆、麻之类的庄稼,且都长得很茂盛。到他成人之后,就喜欢耕田种谷,经常仔细察看什么样的土地适宜种什么,适宜种庄稼的地方就在那里种植收获,民众都来向他效法学习。尧帝听说后,就举任弃担任掌管农事的官,天下都得到他的好处,做出了很大的成绩。舜帝就把弃封在邰,号称后稷,并以姬为姓。
历经几代,古公亶父继位。古公亶父重修后稷、公刘的大业,积累德行,普施仁义,国人都爱戴他。古公去世后,季历继位,这就是公季。公季学习古公的德业,努力施行仁义,诸侯都来归顺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