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是“北、上、广、深”,似乎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广州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其实不然,深圳才是中国目前第三大城市。在未来,北、上、广、深、杭这种城市排序格局将会被打破,深圳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北京的“头把交椅”有些假
北京之所以能够排行第一,和国家意志息息相关,随着北京政治中心逐渐分流到雄安,那么北京城市的收缩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和社会主义“优越性”有着密切相关,拥有9万员工的首钢,还有北汽、奔驰等等,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只要上海能够有的,北京也一定要有,上海没有的,北京也要有。比如金融领域,虽然市场在上海,但是管理中心却在北京,所以上海到北京的飞机、高铁特别繁忙。
所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北京从只有上海GDP44.6%,到如今几乎旗鼓相当。可是我们发现北京现在后劲不足,在剥离政治色彩之后,再经过制造、零售、批发、仓储等外迁,北京似乎迷失了方向。
我们罕见看到,北京在喊穷。在申办奥运会、冬奥会、新中国70周年之后,北京居然在喊穷。北京市市长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呼吁各级政府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要把三公经费砍掉20%以上,这是历史罕见的。
深圳的逆袭
反观处在大湾区的深圳,香港是金融中心,把外来的资金不断引入深圳这个科创中心。纵观整个中国,大湾区在制造业分工上做得最好,这里有最活跃的民营经济,有最完备的产业链条,还有最开放的金融市场-香港。
当然现在的香港和上海没有办法相提并论,但是只要上海不能实现美元自由兑换,就不能称得上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在外资的利用上,走在时代的前列。深圳正在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大湾区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而且正在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港澳资本或许将逐渐被视为内资,甚至还在研究外国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便利通行政策和优化管理措施。
只要破除政治上的障碍,让市场说话,深圳的潜力未来无限大。各类生产要素在大湾区间流动,迸发出超强的协同效应,再接力港澳资源,未来绝对是中国的硅谷,甚至是世界的硅谷。美国种族问题不断向硅谷蔓延,硅谷投资环境肉眼可见逐渐恶化,取代它并无不可能。
虽然现在看深圳超越上海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上海国资的背景依然很深,它们会用无形的手牵制外资以及民营资本的发展。而深圳“法无禁止皆可为”,民企的活力与效率,无可匹敌。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东强西弱,南高北低
从我们国家城市发展格局来看,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东部沿海地区越来越发达,东西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京津冀、长三角、深港澳等都邻近海湾,所以在未来想找到一个内陆城市超越深圳非常困难。
不仅东强西弱,而且“南高北低”的情况也越发严重,东北老工业城市逐渐衰退,沈阳曾经作为“共和国长子”荣光不再,哈尔滨、长春、鞍山等城市人口流失严重。被称为中国曼哈顿的天津滨海新区,在被挤出3千多亿水分之后,裤衩都没了。40年前全国经济20强当中,北方城市占据11个,现在只剩下北京、郑州这些省会城市勉强支撑。
杭州从20年前的旅游胜地,变成了如今的互联网天堂。要知道40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南北经济在逐渐拉大,大量的年轻人正在用脚投票,前往南方。这就造成了北方很多城市老龄化严重,长春等城市甚至发不出最基本的养老金。
有些人可能要反驳,为什么在欧洲都是北欧的国家最为富有呢?如果你去过瑞典、挪威会感觉他们的冬天实在太暖和了,和沈阳、长春不可同日而语。有一次晚上我在长春去见朋友,虽然捂得结实,结果还是把嘴给冻肿了。这种境遇下,你让我们如何去见投资人,如何聊生意?出门都是生死之交。
在美国也有相同趋势,在过去10年时间,有上千万美国人涌入南方城市。底特律、芝加哥、伊利诺伊等城市和我们今天的鹤岗一样,出现了1美元一栋大别墅,然而还是无人问津,人们纷纷南下去德州、佛罗里达等城市。德州像深圳一样,成为投资的热土。
回到谁才是中国第三大城市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是深圳、杭州等南方城市,北京能否守住前三名都让人质疑。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北方城市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当这些红利消失的时候,会被南方城市吊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