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立象以尽意:想象的真实
生死反思和深情智慧在审美领域,使赋比兴的原始儒家的诗学,过渡为艺术境界的创造。鸟、鱼、植物等自然景象原来具有的巫术、神话、宗教的严肃意味逐渐失去,在先秦发展为伦理道德的含义,成为“比德”方式,到魏晋自然物与人直接发生联系,不需要中介,达成情景交融,自然与人达成相同一的情感性的想象真实。
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永恒与妙悟
佛教,尤其是佛教中的禅宗在理论、思想、情感上对超越的形而上追求,给未出家的知识分子在心理结构上造成影响,从而在他们的文艺创作、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上得到精神果实。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在普通的感性中超越达到妙悟,获得永恒的佛性,这种妙悟不是完全无意得来的,而是先有一个有意识的目的,而无意发现顿悟,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追求。
③“脱有形似,握手已违”:韵味与冲淡
境界、韵味日益成为后期古代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特色,自然景物指向心境,心理境界的虚无空幻使人玩味无穷,感慨万分。欣赏一种镜花水月的空幻的冲淡的韵味,压倒了之前的气势、风骨、格等范畴成为更突出的美学范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