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学写作基础(四八):以人物为中心

文学写作基础(四八):以人物为中心

作者: 闲读与苦读 | 来源:发表于2024-05-28 15:34 被阅读0次

    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活动和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脉络来组织安排材料。

    通过人物活动的脉络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如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嘉平公子》。这篇作品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风流多才的女鬼温姬,一个是容貌出众而胸无点墨的嘉平公子。开头只写公子“风仪秀美”,接着就写温姬的活动:她一见公子,就微笑点首,探问寓所,又深夜来访,自言倾慕,许奉终身,甚至一夕冒雨前来幽会,脱下湿衣、小靴,让公子看靴上的泥涂,表示自己的情痴。两人的关系以直线向前发展。甚至当公子知道温姬是鬼,两人还是相爱情笃,父母严命不听,百术驱遗不得。

    在这十二分快意的当儿,温姬发现公子放在案桌上的“谕仆帖”中有很多错别字——花椒的“椒”写成“菽”,生姜的“姜”写成“江”,可恨写成了“可浪”,温姬见此,顿时万分扫兴,发出“有婿如此,不如为娼”愤激之词,悔自己“以貌取人”而预先不知公子“虚有其表”,从此就离开了。整个作品就是通过温姬和嘉平公子的爱情活动的线索,而且主要是通过温姬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构篇成章的。

    以人物性格发展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如《三国演义》三十七回《刘玄德三顾茅庐》一节。刘备去隆中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头两次都没有会见。第一次,看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不在家,不知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张飞说:“既不见,自归去罢了”;刘备说:“且待片刻”;关羽说:“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过了几天,探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家,刘备就吩咐备马。张飞很不高兴,说:“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刘备叱骂他:“孔明当世大贤,岂可招乎?”这次碰上下雪天,到了路上,张飞又有意见了,说:“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刘备却另有想法:“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张飞马上改口说:“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果然,这一次又扑了个空。

    到了第二年春天,刘备作第三次拜访。这一回,关羽和张飞都表示异议了,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刘备说:“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返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说:“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骂了他一通,说:“今番你休去,我自与云长去!”张飞马上要求道:“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刘备说:"汝若同往,不可失礼!”张飞也应了。

    这三顾茅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刘、关、张的性格的线索来贯穿的。整个过程,也是显示三个人性格发展的过程。张飞莽撞而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几次三番去请,是“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显示他待人处世的哲学;关羽说话不多,但也有他前后发展的性格特征。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以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线索组织安排材料时,要做到人物性格的前后一致。可以有发展变化,但人物的基本性格不要走样,要统一,所组织安排的材料也要扣住这一点。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写作基础(四八):以人物为中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zhqjtx.html